政治学 (军队文职)测试卷

本试卷为政治学 (军队文职)测试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政治学 (军队文职)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B  )
1、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哲学角度讲,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A、善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用创新的理念对待新事物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判断、敢作敢为
C、善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发展的新态势、新思维
D、运用两点论和两分法,一分为二看待“闯”与“冒”的精神支撑
(  A  )
2、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认识和实践
(  C  )
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一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处于运动不居的状态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C  )
4、“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 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B  )
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  A  )
6、“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事求是
D、科学发展观
(  D  )
7、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  A  )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  A  )
9、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  B  )
10、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  A  )
11、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  D  )
12、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
A、一季度召开一次
B、两个月召开一次
C、每月召开一次
D、不定期召开
(  B  )
13、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
A、半月召开一次
B、每月召开一次
C、两月召开一次
D、每季度召开一次
(  C  )
14、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日本国宪法》
B、《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D、《挪威王国宪法》
(  D  )
15、对外政策是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处理国际政治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一般可分为战略性政策和()。
A、战争政策
B、和平政策
C、一般政策
D、常规性政策
(  C  )
16、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概念是()。
A、建设幸福中国
B、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C、建设美丽中国
D、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  A  )
17、“三个代表”是指: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
(  C  )
18、()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A、社会主义道路
B、文化自信
C、党的领导
D、四个自信
(  D  )
19、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普遍推行的政策是:()
A、结盟政策
B、集团政策
C、与大国建立合作的政策
D、不结盟政策
(  C  )
20、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A、马歇尔计划
B、印巴分治
C、“第四点计划”
D、洛美协定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  BCD  )
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我国政府必须依据经济发展实情作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矛盾的特点也不同
D、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  BC  )
2、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主观条件包括( )
A、社会平均生产条件
B、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
C、社会平均劳动强度
D、社会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  ABCD  )
3、沃尔兹认为,权力可以为国家提供的利益有()
A、保持自主
B、增大行动自由
C、获取更大的安全回旋空间
D、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更大的影响力
(  AD  )
4、国际秩序包括()。
A、国际经济秩序
B、国际安全秩序
C、国际军事秩序
D、国际政治秩序
E、国际社会秩序
(  ABC  )
5、将中美关系拉入僵局的事件有()
A、“六四风波”
B、银河号事件
C、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
D、2009年奥巴马上任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3、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