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测试卷

本试卷为(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测试卷,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判断题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测试卷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越快。 
(   T  )
2、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T  )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F  )
4、均衡价格不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   F  )
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引起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   F  )
6、如果货币供给一定,但国民收入增加,则均衡利率下降。 
(   T  )
7、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标。在GDP核算中,净出口应该计入当年的GDP总量。 
(   F  )
8、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   F  )
9、一个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常常受总需求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   T  )
10、普查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 
(   F  )
11、统计表是由各单位制定的,上报给统计部门的专门报表。 
(   F  )
12、假设检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原假设成立。 
(   T  )
13、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 
(   T  )
14、账户登记增减的方向是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决定的。 
(   F  )
1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可以由记账人员在记账工作完成后独立进行,不用再设置专人负责。 
(   F  )
16、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如果发现现金账实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将短款或溢余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处理。[2010、2009年真题] 
(   F  )
17、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F  )
18、按照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流动资产类账户。 
(   F  )
19、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F  )
20、登记账簿必须以账户为依据,利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 
(   F  )
21、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要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其条件是实际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   T  )
22、收入、利润类账户,结转后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贷方表示所有者权益增加,借方表示所有者权益减少。。 
(   T  )
2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   F  )
24、将一组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其平均值为1、方差为0。 
(   T  )
25、学生考试成绩60分为及格,不足60分为不及格,这一计分规则体现了统计分组中“上组组限不在其内”的原则。 
(   T  )
26、雷达图是显示多个变量的常用图示方法,也称为蜘蛛图。 
(   F  )
27、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指标越小,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就越强。 
(   T  )
28、如果政府试图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实行赤字预算,而不能实行平衡预算。 
(   F  )
29、分类变量具有数值特征,可以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   T  )
30、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但它只有分类的名称,而没有一定的格式,还不能把发生的经济业务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下来。 
(   T  )
31、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即是按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   T  )
32、只要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提供的财务报表,企业都必须全部编报。 
(   T  )
33、如果一国的GNP超过GDP,则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   T  )
34、在评价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率是否适度时,应从提高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也就是说,在保证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这一比率。 
(   T  )
35、记账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内容是否真实;②项目是否齐全;③会计分录是否正确;④书写是否正确。 
(   F  )
36、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求出y的一个特定值的估计区间,这一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   F  )
37、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研究对象当期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 
(   T  )
38、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不同的。 
(   T  )
39、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   T  )
40、原始数据是数据的直接来源。 
相关标签:
  •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