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本试卷为2022年(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在双松模式下,同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抵消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问题。
( T )
2、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F )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T )
4、限制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
( F )
5、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 F )
6、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 F )
7、各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一般为:质量指标排在前,数量指标排在后;价值量指标排在前,实物量指标排在后。
( T )
8、统计表一般包括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和表外附加构成。
( T )
9、“其他业务收入”属于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营业外收入”属于反映非营业损益的账户。
( T )
10、由于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都将体现在当期损益中,可以将收入、费用账户归为损益类账户。
( F )
11、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可以提供现金流量信息。
( T )
12、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高,表明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 F )
13、累计原始凭证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连续、多次使用,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
( F )
14、专用记账凭证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比较简单、业务量也较少的企业或单位。
( T )
15、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可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但不能揭示引起差异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因素分析法则可以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揭示相关因素对这一差异的影响程度。
( F )
16、利得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F )
17、如果一国的国民收入很高,但其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则其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
( F )
18、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同一时期可比、不同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
( F )
19、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F )
20、在任何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
( F )
21、具体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 F )
22、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
( T )
23、外部经济不一定有利于资源配置。
( T )
24、国际通货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 T )
25、通货膨胀有利于利润获得者,不利于工资领取者。.
( F )
26、有关趋势分析法实质的叙述,静态的序列分析法是正确的。
( T )
27、如果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则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以考虑提高税率。
( T )
28、一般来讲,当np≥5,且n(1-p)≥5时,就可以认为样本容量足够大。
( T )
29、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
( F )
30、对同一个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效性相同。
( F )
3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主要是用来核对企业与开户银行双方的记账有无差错,不仅起对账的作用,还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 F )
32、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漏出因素。
( T )
33、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 F )
34、对账工作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 T )
35、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
( T )
36、会计的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 T )
37、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T )
38、长期趋势分析方法中是将时间作为解释变量的。
( T )
39、综合指数是一种加权指数。
( F )
40、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相关标签:
- (中级) 统计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