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一段,设置似乎完全是贝叶斯。我将首先从贝叶斯的角度回答最后一段(但不包括)提出的问题。
...对于连续投掷公平硬币的相同物理过程,一个人认为投掷是独立的,而另一个人则不是,而我知道它们都是 IID。这会使独立性变得主观吗?
在您的示例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因为他们对相同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同。第一个是调节p=0.5(使用p表示正面的概率),而第二个不是。另一个可能更相关的问题是:如果两个人获得相同的信息,他们是否必然会得出关于独立性的相同结论?如果拥有相同的信息意味着拥有相同的先验和可能性(是吗?我现在没有答案),那么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应该根据理想化的真实数据生成过程还是根据我们目前对该过程的了解来评估独立性?
作为贝叶斯主义者,我们应该根据我们目前对该过程的了解来评估独立性。根据 Lindley 的“理解不确定性”(2006 年)第 3 页。37-38,概率描述了你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或与事件有关的世界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你头脑的一个特征,它不是一个事件所具有的价值,而是表达了你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你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重点是我的)。由于独立性是由概率定义的,我认为同样的逻辑和解释延伸到独立性。
(我也不完全清楚如何用统计术语严格地表达基于理想化的真实数据生成过程评估独立性的陈述。)
关于最后一段以及从频率论者的角度对独立性的处理,该过程有两个步骤:
- 如何对现实世界的事件/现象进行概率建模
- 如何在模型中定义和理解独立性(无论它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
在步骤 1 中,可以就从现实世界转移到模型时所采取的一些简化假设提出问题。与我们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一次投掷的结果不会影响第二次投掷的物理特性的假设的合理性;这可以形成在模型级别定义的正式独立性假设的基础(步骤 2)。在第 2 步中,可以使用概率定律正式评估独立性,我相信这相对容易(在第 1 步中给出完整的工作)。
关于
...令人困惑的是,如果提出的问题是从一个装有一枚偏斜硬币和一枚公平硬币的瓮中随机挑选一枚硬币(不知道您选择了哪一枚),然后将同一枚硬币扔 N 次,<...>常客<...>可能会同意投掷不是无条件独立的,这意味着<...>独立性[评估]基于他们对情况的了解,而不是投掷实际上不影响的基本事实彼此,
问题在于步骤(1)。现实世界的现象比仅仅投掷同一枚硬币要复杂得多;也有在开始时选择两个硬币中的一个的动作。适当考虑后者会产生(在步骤 2 中形式化之后)无条件依赖。经过一番思考,人们可能不会发现它违反直觉。现在,如果我们只看一枚硬币的投掷,那么我们有独立性,无论是在您描述的实验中选择具体硬币时有条件地定义它,还是在只有一枚硬币存在的实验中无条件地定义它(所以不是你的实验)。因此,在我的理解中,实际上与基本事实没有冲突——只要我们正确识别我们正在建模/考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