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想到,在校准 z-probe 偏移时,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层高。这显然是一个疏忽,因为我希望 0.3 毫米层的喷嘴比 0.1 毫米层的喷嘴开始高。
意识到这一点后,问题来了:每次切换到不同的层高时是否都需要重新校准?或者切片机是否可以存储参考层高度 + 探针偏移,然后为每次打印推导出正确的起始高度?还是在整个打印过程中保持第一层高度恒定以避免这种挫败感是最明智的?
如果重要的话,我的打印机是 Printrbot Simple Metal,而我的 goto 切片机是 Cura。
我突然想到,在校准 z-probe 偏移时,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层高。这显然是一个疏忽,因为我希望 0.3 毫米层的喷嘴比 0.1 毫米层的喷嘴开始高。
意识到这一点后,问题来了:每次切换到不同的层高时是否都需要重新校准?或者切片机是否可以存储参考层高度 + 探针偏移,然后为每次打印推导出正确的起始高度?还是在整个打印过程中保持第一层高度恒定以避免这种挫败感是最明智的?
如果重要的话,我的打印机是 Printrbot Simple Metal,而我的 goto 切片机是 Cura。
所有现代切片机都会根据您选择的层高调整第一层的喷嘴位置。如果您对具有不同层高的文件进行切片,您可以在 gcode 中看到这一点。在添加特殊切片机设置和偏移量之前,如果打印 0.1mm 层,喷嘴将从 Z=0.1mm 开始,如果打印 0.3mm 层,喷嘴将从 Z=0.3mm 开始。
这比看起来更复杂、更不可靠有两个原因:
不同的切片器假定不同的初始传送间隙。而且您的实际运输差距可能与该假设不符。如果切片机认为您的喷嘴在 Z=0 处调平,开始时实际物理间隙为 0.1mm,这意味着 gcode Z=0.1mm 实际上是 0.2mm 间隙,必须用塑料填充。因此切片机必须从低于标称层高的开始进行补偿。
因此,对一个切片器完美适用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切片器。如果您使用比切片机预期的更薄的物体(比如便利贴而不是名片),那么您的第一层就会脱落。这就是为什么我个人更喜欢使用螺丝在中间打印的物理构建板校平,同时看着股线下降。它绕过了所有关于消除间隙的假设,只为您提供正确的结果。(或者你可以在支持它的固件中使用 babystepping 做同样的事情。)
另一个问题是人们使用许多奇怪的、特别的切片技巧来让他们的第一层粘住。诸如打印第一层更热、或以一半速度、或向下挤压和过度挤压、或以 60% 的层高或以 200% 的挤压宽度打印之类的事情,都会影响挤压体积校准和空间填充行为熔化的塑料流到床上。切片机并没有真正理解“您的”第一层粘合配方的能力。
不正确/未知的传送间隙和特定于个人的第一层设置的组合是切片机无法始终在所有层高度上获得正确的第一层高度和挤出体积的原因。在一些相当合理的假设内,切片机足够智能,可以始终正确关联挤出机流量和喷嘴位置,因此它可以填充喷嘴和您要打印的任何表面之间的空间。但是,如果您打破这些假设,它在不同设置下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针对特定层高校准至完美。在与您校准的层高不同的层高中打印时,只需在切片机中设置第一个层高。
这样,您可以尽可能避免重新校准。
我的经验:在我的经验中,我也忽略了这个问题。我通常会打印 200 微米。然后对于特定的一块,我会尝试以 100 微米打印,但我的第一层不会粘住。手动校准很糟糕,设置第一层高度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明显的缺点。
第一层通常被压得更多以帮助粘合。最重要的是,对于 ABS,即使打印件没有提升,也会有一些变形。所以不要让自己感到沮丧,FDM 3d 打印机本身并没有那么精确,您不必关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