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音响设备方面的专家,但为了自学我一直在学习。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段视频,该视频测试了据称屏蔽视频电缆的音频屏蔽。(我无法证明它确实是一条视频线,我希望我不会掉进兔子洞)。无论如何,屏蔽在音频频率上不是很有效。(在整个过程中,我指的是屏蔽电场,而不是磁场。)
起初,这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我推理如下。屏蔽层太薄。在视频频率下,趋肤深度非常小,因此薄箔可能仍然有几个趋肤深度。然而,在较低频率下,相同的箔片可能小于集肤深度。众所周知,皮肤深度是影响屏蔽效果的一个因素。结案。或者是吗?
经过进一步考虑,我不满意箔片的厚度与趋肤深度的关系可以解释为什么视频电缆的屏蔽可能不足以用于音频。
当然,我们可以在没有像 N 个 DC 趋肤深度那样厚的箔的情况下屏蔽 DC!即使在 60 Hz 时,(可能)铝的趋肤深度也太厚,以至于屏蔽的有效性取决于趋肤深度。确实,高频电场在通过导体时呈指数衰减,这种衰减与穿透的趋肤深度的数量有关。然而,音频电场的趋肤深度太大而无法解释导电箔的屏蔽效应。相反,正是箔片提供的低阻抗接地通路解释了屏蔽效应(至少据我所知)。
所以,我接下来考虑可能是箔的电阻太高了。但是使用的电缆长度很小,而且我不相信它是用大电流驱动的(尽管我无法证明这一点)。所以我倾向于相信箔电阻在这里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让我很困惑。也许视频没有透露重要细节或歪曲事实。也许我的理解有很大的差距。
对 MHz 信号进行充分屏蔽的电缆是否可能无法充分屏蔽用作音频电缆?
如果是这样,是什么机制使屏蔽不适用于音频?
澄清和担忧。
关于直流屏蔽。确实,直流电场不会引起“噪音”。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静电情况下,被导体包围的空腔内的电场为0。也就是说,电子在导体的外表面上重新排列,使内场为零。 . 我从未听说过,也不相信这种效果需要一定厚度的导体。因此,直流屏蔽,即使它对于防止噪声并不重要,也说明了我认为的事实,即趋肤深度不是低频屏蔽的一个因素。
关于视频中使用的“感应式”拾音器,我很确定它不是磁性拾音器,而是静电拾音器。它似乎类似于“狐狸和猎犬”追踪穿过墙壁的电线。还有一些自己动手做的传感器,可以用 FET 和一小段电线(连接到栅极)制成。它们通过电容耦合到电场而不是磁耦合来工作。
关于据称视频制作者未能将屏蔽接地。我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鉴于视频制作者至少对音频了解一两件事,如果他没有将屏蔽接地,那么它必须是故意欺骗的。我也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我就是不买。但是,即使视频是“假”演示,问题仍然存在。对视频进行充分屏蔽的电缆能否对音频进行充分屏蔽?如果是这样,它是如何工作的?
关于使用非编织线作为屏蔽层以及因此 EMI 穿过的孔:首先,我不敢相信这样的电缆在视频频率上会有用。但是,如果是这样,我仍然想知道它如何在音频频率上具有更少的屏蔽。音频的电波长太大了。EMI 通过屏蔽中的孔取决于 EMI 的波长小于孔的最长尺寸。电缆本身只是音频电波长的一小部分。
这让我想到了磁场与电场。在音频频率下,电波长很大。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是在处理近场效应,而不是远场效应。在近场中,电场和磁场之间的比率不受空间本身的性质(就像在远场中一样)决定,而是由发射天线的性质决定。天线是否主要产生(近场)电场?还是(近场)磁场?同样,根据视频制作者使用的拾音器的性质,我认为他表面上检测到的缺乏屏蔽主要是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