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些研究论文的做法,我正在尝试使用空缺性的概念对图像进行分类。为了验证我的方程和实现是否正确,我试图验证我的程序的输出——对于具有相同分形维数的图像,空隙度与图像的密度成反比——图像越密集,它的空隙度越低。
例如,如果我绘制两条三角形 Koch 曲线,一条为 4 阶,另一条为 6 阶(阶表示迭代),两者将具有相同的分形维数。然后你会期望 4 阶的图像具有相对较高的空隙度,因为它的密度较低。
现在,在计算了空隙度之后,您可以获得两个可能的图 - 非标准化和标准化空隙度。当我绘制非标准化的空隙时,我得到了正确的输出 - 4 阶曲线具有更高的空隙。而当我绘制归一化的空隙时,这些图会交换它们的位置,并且 6 阶曲线最终具有更高的空隙,这似乎是不正确的。
我所指的研究论文仅在其应用程序中使用了归一化的空白。我不确定我在哪里犯了错误。
空隙定义如下 -
对于 amxn 二值图像,您定义框大小 r,其中 r 的范围从例如 1 到 100。
空隙是为每个 r 定义的。对于给定的 r,它被计算为 (A+B)/B 的比率
其中 A = X 的方差
B = X 均值的平方
其中 X = 否。在大小为 rx r 的盒子中为 1s。因此,您计算 mxn 矩阵中所有可能大小为 rxr 的框的均值和方差。例如,然后 r 从 1 变化到 100,因此针对 r 的 100 个值计算空隙度值,之后您可以绘制空隙度。
对于所有 r,通过将 Lacunarity[r] 除以 Lacunarity[1] 获得归一化的空隙度。
所以我需要两个问题的帮助:
[1]我是否在空隙与密度成反比的概念上犯了错误,或者是我在绘制标准化空隙本身时犯了一些错误?
[2]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验证我是否正确实施了空隙计算?例如,如果有标准图像的空隙图是众所周知的。我可以为这些标准图像绘制空隙,并验证我是否得到了类似的空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