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本试卷为大学语文,题目包括:主观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主观题

大学语文

一、主观题 (共10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1)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
(2)作者从什么角度来论证这一观点
(3)在这一片段中作者运用了修辞方法来说理论事,其作用如何
2、阅读作品片段,然后回答问题:
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 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见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
(1)请概括本片段的主要观点。
(2)作者以“用兵制胜的要诀”作比喻,是要阐明什么道理
(3)作者选用古人的说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与文章所要阐述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4)本片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盂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市义:
乃:
反:
固:
(2)冯谖为孟尝君“复凿二窟”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并分析“复凿二窟”的意义。
(3)这段选文表现出冯谖性格的哪些特征
(4)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性格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4、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通知:
辞:
(2)将“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译成现代汉语。
(3)将“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译成现代汉语。
(4)这一段为许远辩诬采用了什么写法
5、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稍稍:
(2)这段选文选自谁的哪篇文章
(3)这段选文中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4)这段选文中作者所说“上下相孚”是什么意思,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阅读《陌上桑》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解释这段诗句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从:
(2)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罗敷为什么要夸夫
(4)分析罗敷夸夫的层次。
(5)分析夸夫在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7、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是怎样围绕明月抒写作者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的
(2)这首词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8、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是什么
(2)词的下片所用三个历史典故的本来含义及作者借用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9、阅读小说片段,回答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段文字中,“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何种象征意义
10、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1)将“蜗角虚名”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修辞方法与含义。
(2)结合曲词分析表现莺莺情感的艺术手段。
(3)选出最能表现莺莺性格不同侧面的曲词,并加以具体分析。
(4)根据这些选文概括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