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题

本试卷为大学语文考题,题目包括:主观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主观题

大学语文考题

一、主观题 (共10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 ’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糊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 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 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 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请说出本片段中这些引文的出处及所要说明的含义。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C.“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
D.“寸丝不挂”
E.“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F.“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3)本片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4)在本片段的结束部分,作者在怎样利用未逝去的时间问题上未给予答案,为什么
2、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乏绝:
尽饮:
(2)将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3)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怎样的个性特征
3、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仅:
(2)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什么特点
4、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孳:
天:
爪:
离:
(2)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3)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将“故不我若也”译成现代汉语。
(5)郭橐驼所说的“植木之性”是什么
(6)郭橐驼能不能真的使树“硕茂”、“早而蕃之”
5、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间:
褊:
(2)将文中“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译成现代汉语。
(3)这段选文中作者所说“褊衷”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这段选文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6、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俦: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7、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从没有向人谈过我的姐姐。只有偶尔在梦里我看见了爱尔克的灯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睁起眼睛做梦。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沉重的梦压住我的心灵,我好像在跟许多无形的魔手挣扎。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又没有翅膀。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那些熬煎着心的日子!那些可怕的梦魇!
但是我终于出来了。我越过那堆积着像山一样的十八年的长岁月,回到了生我养我而且让我刻印了无数儿时回忆的地方。我走了很多的路。
(1)作者姐姐的故事与爱尔克姐姐点灯的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从姐姐的死一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但是我终于出来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8、阅读《国殇》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1)解释这段诗句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凌:
躐:
(2)简析这段选文的层次大意。
(3)选出直接描写楚国将士英勇作战的诗句。
(4)依次分析这段选文所用的描写方法。
(5)分析这段诗句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
9、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结庐:
喧:
尔:
(2)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3)分析这首诗写景句子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5)如何理解这首诗平淡淳美的风格
10、阅读小说片段,回答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1)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段文字中,“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何种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