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

本试卷为(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某必修教材编排有评说老舍的专题,按照该教材“专题内容”单元构成的方式,下列作品属于该单元的是( )。
A、《家》
B、《狂人日记》
C、《骆驼祥子》
D、《薄奠》
(  D  )
2、教学《边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乡村题材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
A、《小二黑结婚》
B、《荷花淀》
C、《三里湾》
D、《子夜》
(  B  )
3、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 )。
A、《红粉》
B、《妻妾成群》
C、《米》
D、《罂粟之家》
(  D  )
4、教师为学生梳理50年代的作家作品,下列不属于50年代的三红小说是( )。
A、《红日》
B、《红岩》
C、《红旗谱》
D、《红色娘子军》
(  A  )
5、教师在讲解鲁迅的《祝福》时,某学生总结了关于《彷徨》的其他作品,下列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
B、《弟兄》
C、《高老夫子》
D、《离婚》
(  D  )
6、教师梳理我国诗歌发展史,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 )。
A、曹操的《观沧海》
B、王粲的《七哀诗》
C、张衡的《四愁诗》
D、曹丕的《燕歌行》
(  D  )
7、《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 )。
A、一部国别体史书
B、一部纪传体史书
C、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D、一部编年体史书
(  A  )
8、教师在讲授《曹刿论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定语后置,特地选取了一些例句,下列不满足举例要求的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楚人有涉江者
C、客有吹洞箫者
D、石之铿然有声者
(  B  )
9、学习宋代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宋代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宋八大家之宋代六家是: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柳永的风格是突破了“词为艳科”“词以婉约为宗”,将豪壮风格带入词中
C、秦观的代表作是《鹊桥仙》
D、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  B  )
10、史书当中有很多经典的典故,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著名史书中的典故,下列典故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左传》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C、毛遂自荐————《汉书》
D、苏武牧羊————《史记》
(  B  )
1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这一要求符合( )。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思考·领悟
D、应用·拓展
(  A  )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
A、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B、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合作能力
C、合作探究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D、合作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  B  )
13、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包含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语文教材的功能( )。
A、对国家、民族、社会、自然、事业、他人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感情
B、锻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C、熟悉诗词的格律、背诵名篇佳作
D、获取大量的语文相关知识。
(  D  )
14、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以下哪一项不是设计教学方法需要参考的( )。
A、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和任务
C、教学内容
D、老师自己的喜好
(  B  )
15、以下不属于教学设计原则的一项是( )。
A、整体性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实效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  B  )
16、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根据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要以“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吸取作者语言的长处,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习作榜样,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
B、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林黛玉进府》一课时,重点在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这一名著
C、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迁移、变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D、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又不能脱离这个“例子”
(  C  )
17、在本课教学评价中,教师设计的评价表中包含了“自评”和“他评”的部分,这里体现的评价思想是( )。
A、评价内容单一化
B、评价结果定性化
C、评价主体多元化
D、评价手段单一化
(  B  )
18、某必修教材编排有评说历史的专题“历史的回声”,按照该教材“专题内容”单元构成的方式,下列课文属于该专题的是( )。
A、《苏武牧羊》
B、《阿房宫赋》
C、《赤壁之战》
D、《烛之武退秦师》
(  C  )
19、设计“意识流小说鉴赏”专题教学方案时,教师想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作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施笃姆《茵梦湖》
B、刘心武《班主任》
C、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D、路遥《平凡的世界》
(  B  )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根据这些建议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从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阅读课本。
B、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C、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读本中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的选文。
D、以语文读本所涉作家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其他课外阅读篇目。
(  D  )
21、某教材必修(2)第1单元的选文为《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和《囚绿记》。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正确的是( )。
A、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进入审美境界
B、反复朗读优美段落,提高鉴赏能力
C、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构思,品味隽永的语言
D、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A  )
22、某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围绕“教材使用”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教材的编排对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容忽视
B、要严格按教材来教,不然大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不乱套了
C、教材就是个材料,我们自己心里最有数,擅长教什么就教什么
D、教材可以看看,真正教的时候,还要遵循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  C  )
23、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在选修课程中倡导专题阅读并不是否定单篇教学的价值,单篇教学在理解文本脉络结构,揭示文本解读思路,训练核心读写技巧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甚至说,教好单篇正是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但是,高中阶段不能仅停留在单篇教学,这是我们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中得到的共识。专题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观照意识,提醒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当然,专题阅读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教学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的转型、教师角色的转换等。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
B、整体观照是指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
C、关键能力应该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
D、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  C  )
24、讲解《锦瑟》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的是( )。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C  )
25、教学《师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中“师”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含同类用法的是( )。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B  )
26、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时,教师举例说明成语使用的注意事项。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田野上盛开着金黄的油菜花,三两座红色的房子星罗棋布地点缀其中
B、他热爱科学,但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暴露了他在实验操作方面的不足
C、当我国乒坛健儿战胜对手摘得金牌时,现场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D、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小李在工作中总是千疮百孔,让领导非常无奈
(  C  )
27、学完《古诗十九首 · 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下列诗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
B、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
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
(  B  )
28、某教材必修 5 第一单元的选文有《雨巷》《荷塘月色》和《荷花淀》。下列单元主要教学目标的设计,合理的是( )。
A、借助细腻的环境描写,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B、置身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文本所营造的独特意境
C、联系作品描写的时代,了解文本反映的社会矛盾
D、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  B  )
29、为了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教研组尝试在高一年级开展“小人物的命运”的专题教学,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 )。
A、茅盾《子夜》
B、余华《活着》
C、简 ·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D、列夫 ·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  B  )
30、朱光潜先生曾说“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观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析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对作品内涵和人物内心的揭示
B、着力引导学生分析语句修辞效果,掌握文章的具体手法
C、引导学生从富有个性的对话的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D、将品味语言与体验情感、领会内涵融为一体设计学习活动
(  C  )
31、阅读某教师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班级学生阅读量小,写作水平也不高,尤其是对写作缺乏兴趣,所以我选择了电影作为切入点。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文学、美术、摄影等多个领域,学生能从中找到兴趣点,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将专题确定为“科幻电影欣赏及评论写作”。希望达成两个目标:第一,借助网络阅读资料,学习欣赏电影的基本方法在阅读与欣赏中聚焦欣赏点;第二,针对某一部或几部电影,选择一个方面写出影评,可以写对电影的主观感受,也可以评论电影的优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选择专题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整体教学设计体现出跨媒介学习的特点
C、专题设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电影欣赏水平
D、学习目标中渗透着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  C  )
32、教学《氓》,有学生对教师说的“古代妇女在婚姻中备受压迫”提出了质疑,针对这一情况,能有效引导全班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教师行为是( )。
A、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继续课堂教学计划内容
B、肯定学生阅读认真,布置为课后选作的作业
C、肯定学生大胆质疑,就质疑内容展开课堂讨论
D、肯定学生阅读认真,请学生在课后找同学交流
(  D  )
33、阅读《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课堂教学导入后,我带着学生理解《咬文嚼字》,阐释“咬文嚼字”的精神。然后,顺势分析哪些例子阐明了这一精神。学生列举了文中的四个例子,我带着学生赏析这些例子的精妙。随后我抛出问題:“我们一共找了四个典型的例子,朱光潜在文章最后说‘随便举几个实例’,这是随便举例的吗?”学生齐答:“不是。”但是,我当时没有追问,而是转向拓展示学习,让学生谈课内外曾经遇到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学生谈得很好,但我觉得当时没有追问是一种遗憾。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层层推进
B、课堂教学生成问題后,应该给学生思考阐释的空间
C、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拓展阅读,利于深入理解文意
D、教师没有追问,并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论证逻辑
(  C  )
34、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的“云”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含有“云”意象的诗句中,意图表现人生哲理的是( )。
A、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  D  )
3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  C  )
36、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  B  )
37、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
B、一片孤城万仞山
C、两个黄鹂鸣翠柳
D、夜来城外一尺雪
(  A  )
38、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老舍《骆驼祥子》
B、傅雷《傅雷家书》
C、埃德加 ·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D  )
39、教师讲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A  )
40、某教材《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一幅插图,这属于教科书的( )。
A、助读系统
B、知识系统
C、练习系统
D、选文系统
(  A  )
41、教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教师打算向学生推荐其他咏史诗,下列诗歌适合的是( )。
A、杜牧《赤壁》
B、杜甫《春望》
C、文天祥《过零丁洋》
D、曹操《观沧海》
(  A  )
42、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
不合适的是( )。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麦田里的守望者》
C、《青春之歌》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D  )
43、在戏剧学习活动中,学生排演讽刺喜剧,教师推荐剧目供学生选择。下列适合的是( )。
A、孙鸿《枣儿》
B、郭沫若《屈原》
C、魏明伦《变脸》
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  C  )
44、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
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其学生写作领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显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学习策略的指导对提高学业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B、学生采用自主勾画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的效果更好
C、系统完整的讲解汉字知识能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D、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互相借鉴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  D  )
45、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让学生用符号为诗歌设计朗读脚本。对该做法目的的分析,下列适合的是( )。
A、练习用符号替代朗读提示语
B、使齐读的语气语调一致
C、让朗读脚本的符号规范统一
D、准确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  B  )
46、阅读汉字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你的“初”字怎么总写错呢?
生1:我搞不清楚偏旁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即使每次同学都帮我纠正,我也还是记不住。
师:两点是衣补旁。做衣服的初步工作是用刀把布裁开,缝成裙子、裤子。
生1:这样说我就明白了,那一点的偏旁是怎么回事呢?
师:一点的偏旁是示补旁。古人到神社祭祀,你想想“神社”怎么写。
生1:老师,“祭祀”的“祭”不是示补旁。
生2:你不仔细看,“祭”下面不就是个“示”?(大家笑)
师:向“神”行“礼”,去“祈祷”“祝福”,求“福”避“祸”……
生1:看来示补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学校旁边的文天祥祠的“祠”也是示补旁。
师:你说得太对了。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汉字的具体写法
B、教师不必用上课时间讲解学生认识的汉字
C、教师按照汉字教学的规律进行了汉字教学
D、教师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偏旁进行了区别
(  B  )
47、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今天,我们要穿越八百年的时空,回到风雨飘摇的南宋,去会见一位以剑填词、用血写诗的词人,一位赤胆忠心、大义凛然的英雄,一位侠骨柔肠、慷慨纵横的勇士。他是谁呢?
生:辛弃疾
师:对,辛弃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PPT显示辛弃疾像及简介文字:“其人:字幼安,号稼轩。其事:千里走单骑,虎穴取叛逆。闲置二十年,犹怀报国志。其词:笔力雄厚,词风与苏轼并称;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教师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48岁时所作的一首词,(板书课题)看,题目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首词的风格?
生:壮
师:对,一个“壮”字。(教师板书“壮”字)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头介绍辛弃疾的话与课文风格一致
B、导语重在激发兴趣,应该更加活泼有趣
C、PPT文字经过教师精心加工,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D、聚集“壮”字,能够抓信题眼,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  C  )
48、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讲评课不能没有相应的训练,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后,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到下一次测试时,这一类问题又出现了。趁热打铁,讲评之后及时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提高讲评课效率的不二法门。比如,大家比较头疼的现代文阅读,这一次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讲了如何解答,下一次测试学生还是答不好。我想,假如老师能够针对本堂课内容,选择类似的文本,设计类似的问题加以训练,效果应该好得多。依此类推,一个个考点地过关,肯定要比所讲与所练不相关更有效果。同时,讲评课的所有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而展开的,必须讲究实用和有效。一节课下来,课堂的内容充实有效,有的可以当堂检测,有的则可以放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检测,这就是高效的讲评课。
对该教学反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讲评后及时训练可以减少问题的重复出现
B、讲评后的训练应注意材料和问题的相关性
C、讲评课的后续原则更强调在课后进行训练
D、讲评后当堂训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  C  )
49、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
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请着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墙壁下半截铺水磨万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几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几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图片)
把两图放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我们还可以打比方,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园林就是一一
生:大家闺秀!
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所有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分析范例能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辨别策略
B、第一个例子能呈现作比较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
C、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D、整体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层次清楚,思路清晰
(  D  )
50、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形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自主与合作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过程,探究则是学习的结果
B、综合性学习倡导开放、多元,但应控制在语文学科知识的范畴
C、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需做好前期筹划工作
D、综合性学习应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升对生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