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法理

本试卷为往年法理,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法理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行政机关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设定行政处罚上
A、对较轻微的处罚有设定权
B、经法律、法规的授权后有设定权
C、经国务院授权后有设定权
D、没有设定权。
(  C  )
2、国务院某部制定一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除处罚单位以外,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的行政处罚,但设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章是否违法
A、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行政处罚
B、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罚款的行政处罚
C、违法,因为本规章超出了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
D、不违法 。
(  D  )
3、根据《行政处罚法》,下列哪项属于不予行政处罚的法定情形? ( )
A、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B、王某16岁有违法行为的
C、钱某的违法行为是因行政管理人员的过错造成的
D、精神病人崔某在患病期间有违法行为的。
(  A  )
4、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
A、行政机关
B、国库
C、指定的银行
D、人民法院。
(  B  )
5、甲公司将承建的建筑工程承包给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邓某,邓某在操作时引发事故。某省建设厅作出暂扣甲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3个月的决定,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对甲公司罚款三万元。甲公司对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罚款不服,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甲公司对某省建设厅的决定也不服,向同一法院起诉的,法院可以决定合并审理
B、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不能适用简易程序作出罚款3万元的决定
C、某省建设厅作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决定前,应为甲公司组织听证
D、因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的罚款决定违反一事不再罚要求,法院应判决撤销
(  D  )
6、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 )
A、法人登记
B、领取结婚证书
C、土地依法转让
D、发展友谊关系
(  B  )
7、根据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可以将法的作用分为( )。
A、法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B、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C、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D、法的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
(  B  )
8、法的( ),是指法通过其本身的存在以及运作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从而对一般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
A、规范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指引作用
(  B  )
9、法的( ),包括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A、规范作用
B、社会作用
C、预测作用
D、指引作用
(  C  )
10、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委任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  B  )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或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
A、甲.乙根据《合同法》建立合同关系
B、甲年满八岁时向乙租赁房屋
C、甲经乙(精神病患者)父母同意而收养乙
D、甲.乙根据《婚姻法》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
(  C  )
12、自汉代起,我国的正统法学表现为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学问,其名称为( )
A、刑名法术之学、刑名之学
B、法律之学
C、律学
D、法学
(  C  )
13、关于中国法学的历史,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夏商西周时期没有形成法学,但已有法律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法律思想兴盛和大发展的时期
C、秦朝的法律制度发达,法学发展的繁荣局面没有因其专制统治而结束
D、自汉代起至清末,法学以儒学伦理学的附庸身份而存续
(  D  )
1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以及执法和司法机关将作出如何对待。据此,下列各项中的法律现象,没有直接体现法的预测作用的是
A、面包生产商与面粉供应商签订面粉购销合同后,随即赶往食品批发商处并与其签订了面包购销合同
B、面粉供应商因面粉涨价欲不履行合同,但考虑会因此而“吃官司”,遂继续履行了合同
C、某人因赶时间上班而闯红灯,赶到单位后立即从网上搜索《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闯红灯的处罚规定
D、某人因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  B  )
15、在当代中国,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法制定和修改的,有关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政府规章
(  D  )
16、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治区、自治州人大既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C、自治县的人大和常委会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其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法律之间,是绝对的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关系
(  B  )
17、法的对象效力原则中的综合原则( )是以哪一原则为基础的?(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  D  )
18、立法法第72条赋予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立法法第74条又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 )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施行。立法法第95条第2款规定: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属于设区的市,其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同时有权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经济特区法规
B、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的具体规定可以有不一致的内容
C、法律与经济特区法规之间不是绝对的上位法与下位法关系
D、经济特区法规不能出现与本省、本市地方性法规有不一致的内容
(  D  )
19、宋代《庆元条法事类》·刑狱门第73条规定:诸犯罪未发及已发未论决而法改者,( )法重听依犯罪时法,( )轻从轻法。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古代法律中已有体现“有利追溯”原则的先进立法
B、旧法生效期间作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新法生效后才被发现,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适用“有利追溯”原则
C、旧法生效期间作出的违法犯罪行为虽已被发现,但在案件未审结之前新法生效,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适用“有利追溯”原则
D、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推出:旧法生效期间已经就违法犯罪行为作出了生效判决,新法作出了较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的规定,一律应适用“有利追溯”原则而撤销原判
(  B  )
20、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食品卫生条例》。就此,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该《食品卫生条例》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B、该《食品卫生条例》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无论其与上位法是否冲突,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都必须将其作为判决依据
C、该《食品卫生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
D、该《食品卫生条例》的效力高于该省人民政府制定的食品卫生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  C  )
21、关于我国引入并重视公法、私法、社会法这种法的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从理论上区分不同类别法的不同调整原则和调整方式
B、有利于约束公共权力,实现现代法治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C、有利于纠正“重私法、轻公法”的传统倾向,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D、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保障贫弱群体权益,防止社会恶性分化
(  D  )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184条规走:“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
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
(  B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
A、宪法相关法
B、行政法
C、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D、社会法
(  B  )
24、关于法的渊源和法律部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行政法部门就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
C、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D、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  A  )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本办法所称畜禽遗传资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 )、胚胎、精液、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上位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均属于行政法规
C、该条款内容属于技术规范
D、该条款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
(  B  )
26、,李某购买了刘某一套房屋,准备入住前从他处得知该房内两年前曾发生一起凶杀案。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法官认为,根据我国民俗习惯,多数人对发生凶杀案的房屋比较忌讳,被告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已构成欺诈,遂判决撤销合同。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
B、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C、在司法判决中,诚实信用原则并非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
D、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为相关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化基础
(  A  )
27、现代法律应当是( )
A、权利本位的法
B、义务本位的法
C、以国家权力为标准的法
D、以秩序为首要价值的法
(  B  )
28、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从结构上看,两者中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B、从内容上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总是明确具体的
C、从产生和发展来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统一的过程
D、等级特权社会遵循义务本位;民主法治社会遵循权利本位即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  D  )
29、王某向市环保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但未在法定期限内获得答复,遂诉至法院,法院判决环保局败诉。关于该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王某要求环保局公开信息的权利,属于相对权利
B、判决环保局败诉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C、王某向环保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体现了《信息公开法》的指引作用
D、王某向该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属于绝对权利
(  B  )
30、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份符合法律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依合同约定,甲在一年内有权使用乙提供的房屋,并每月向乙交纳房租1000元。甲在上述合同中的权利,属于( )
A、第二性权利
B、私权利
C、绝对权利
D、基本权利
(  B  )
31、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张女主张的“接吻权”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
B、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C、司机赔偿3000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D、张女行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绝对权利
(  C  )
32、下列表述可以成立的是( )
A、甲杀死了乙,甲的杀人行为不会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
B、王某被李某故意伤害致死,引起王某妻子、子女之间继承法律关系的是法律行为
C、林某因他杀死亡,其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因此而终结。引起该婚姻关系终结的死亡事件属于法律事件
D、已加入甲国国籍的原福建人沈某在乙国印制人民币假钞20万元,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
(  A  )
33、下列选项中导致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直接条件,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
A、王某被赵某杀害,导致王某与其妻婚姻法律关系的消灭
B、赵某当众辱骂李某,由此产生了赵某和李某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C、李某玩水果刀误伤他人,产生了李某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之间的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D、刘某违章操作导致重大险情,该企业对刘某实行降薪处罚,刘某与企业的劳动法律关系发生了改变
(  C  )
34、张女穿行马路时遇车祸,致两颗门牙缺失。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认定司机负全责。张女因无法与肇事司机达成赔偿协议,遂提起民事诉讼,认为司机虽赔偿3,000元安装假牙,但假牙影响接吻,故司机还应就她的“接吻权”受到损害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女与司机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B、张女与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
C、张女与司机在本案中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
D、本案中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人身
(  C  )
35、刑事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权属于(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监狱
(  B  )
36、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法律责任的构成中是指( )
A、责任主体
B、因果关系
C、主观过错
D、法律规定
(  A  )
37、有学者这样解释法的产生:最初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是双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赖的长者,向他讲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决;但是当纠纷多到需要占用一百位长者的全部时间时,一种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必要了,这就是最初的法律。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社会调整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规律
B、说明法律始终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
C、看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D、强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  A  )
3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便自发实现
B、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受到一定限制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现代法律制度与古代法律制度相区别的最主要标志
D、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也应遵循契约自由原则
(  A  )
39、下列有关立法的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立法就是创制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活动
C、立法是依据一定职权、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
(  B  )
4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法案就是法律草案
B、法案又称法律案、法律议案
C、法案就是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向有权立法机关提出的立法建议
D、法案的通过是法案的表决的唯一结果
(  A  )
41、关于守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社会的守法状态与法自身的品质无关
B、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状况会对守法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C、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否严格执法、严格司法,是全社会守法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D、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  B  )
42、下列哪一选项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 )。
A、制定主体的特定性
B、宪法典的有无
C、宪法性法律的有无
D、制定程序的严格与否
(  D  )
43、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 )。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44、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县
C、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  C  )
45、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 )。
A、平等、团结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友爱
(  D  )
46、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
A、国务院办公厅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  )
4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一项是( )。
A、宗教信仰自由
B、人身自由
C、依法纳税
D、平等权
(  A  )
48、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
A、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C、事实上平等
D、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  B  )
4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
A、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  C  )
5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相关标签:
  • 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