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治学 (军队文职)题目

本试卷为2022年政治学 (军队文职)题目,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政治学 (军队文职)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C  )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  C  )
2、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②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B  )
3、下列说法正确体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⑥心想事成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⑥
(  B  )
4、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
A、混合联合公司
B、跨国公司
C、托拉斯
D、国际垄断联盟
(  A  )
5、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  C  )
6、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财力雄厚、 进行跨部门经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
A、工业资本 ?
B、商业资本 ?
C、金融资本?
D、银行资本
(  B  )
7、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  D  )
8、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  D  )
9、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C  )
10、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  C  )
11、6月间,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站
(  D  )
12、在抗日战争的芦淞会站中,率领“八百壮士”孤军据守四行仓库的爱国将领是()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戴安澜
D、谢晋元
(  B  )
13、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  B  )
14、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十六字方针
B、四项基本原则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  )
15、美国原总统克林顿曾说过:“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世界。”他还强调说:“美国的利益要求美国带头努力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以上材料说明()
A、反对霸权、强权政治仍是全世界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
B、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仝盛时期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各国利益的新秩序
(  A  )
16、在核禁试问题上,国际社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B、《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C、《和平核爆炸条约》
D、《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  A  )
17、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达到(),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
A、11.6%
B、12.6%
C、11.5%
D、12.5%
(  B  )
18、中国美国商会报告显示,目前60~6以上的在华企业利润率()其全球平均利润率。
A、低于
B、高于
C、少于
D、等同于
(  B  )
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大会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见证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
A、2016
B、2017
C、2015
D、2018
(  A  )
20、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立德树人
B、发展素质教育
C、推进教育公平
D、尊师重教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  ABD  )
1、“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中国卫生部还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从技术层面提供“如何扶”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公众主要从道德层面讨论“应该不应该扶”,从法律层面讨论“扶起后如果受到诬陷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许多人表示,老人跌倒后不去扶的行为并不仅仅意味着道德水平的下降,可能还反映出法制对道德行为的支撑力度不够。该材料反映了()。
A、基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B、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多元的,呈现出复杂性
C、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
D、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条件
(  AC  )
2、我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BCDE  )
3、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是以下列名称出现()
A、草案
B、条例
C、规定
D、办法
E、实施细则
F、意见
(  ABC  )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农田
(  ABD  )
5、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形成的三大中心是()
A、西欧
B、北美
C、东欧
D、亚太
E、中东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2、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3、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4、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