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本试卷为政治,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  D  )
2、下列选项,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  B  )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建设()。
A、经济强国
B、教育强国
C、政治强国
D、文化强国
(  D  )
4、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  A  )
5、事物的现象是指()。
A、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B、事物的属性
C、形形色色的事物
D、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  B  )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实践第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  A  )
7、毛泽东在论述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
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  B  )
8、肯定与否定的关系属于()。
A、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支持与反对、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  D  )
9、必然性是由事物的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次要矛盾决定的
C、外部矛盾决定的
D、根本矛盾决定的
(  C  )
10、可能性是指
A、主观想象的种种目标
B、一定会实现的东西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已经产生和存在的事物
(  B  )
11、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
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市民
(  B  )
1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  C  )
13、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一种()。
A、文化联盟
B、经济联盟
C、政治联盟
D、思想联盟
(  C  )
1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民族合作
(  B  )
15、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
A、温饱水平
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达国家水平
D、小康水平
(  C  )
16、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B、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C、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  A  )
1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A、党的领导问题
B、民族问题
C、阶层问题
D、宗教问题
(  C  )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  )
19、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l、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C  )
20、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各种形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A)
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对外资金交流
D、承包国外工程
(  D  )
21、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  A  )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  A  )
23、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  B  )
24、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精简政府机构
B、实行政企分开
C、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
D、发展中介组织
(  A  )
2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依法治国
B、科技兴国
C、人才强国
D、教育兴国
(  B  )
2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抓大放小”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D、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  B  )
27、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  A  )
28、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回到“九二共识”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推进两岸“三通”
(  A  )
29、“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  D  )
30、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
A、教育
B、管理
C、生产资料
D、自然科学
(  B  )
31、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 )
A、它已掌控了所有银行业务
B、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C、它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
D、它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  B  )
3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  B  )
33、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 )
A、低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B、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C、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  A  )
34、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分配
(  B  )
35、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 )
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
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
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
(  B  )
36、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  B  )
37、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A、二者成正比
B、二者成反比
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
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  D  )
3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握事物现象
B、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
D、改造客观世界
(  A  )
39、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 )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
D、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
(  D  )
40、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 )
A、年利润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B、年利润量/年预付不变资本
C、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可变资本
D、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  A  )
41、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 )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  D  )
42、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B  )
4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B  )
44、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  D  )
4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  C  )
4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主要标志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B、邓小平的复出
C、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垮台
D、“天安门事件”的平反
(  D  )
47、至l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  C  )
48、6月,国民党当局制造了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的()
A、五卅惨案
B、校场口惨案
C、下关惨案
D、五二零惨案
(  A  )
49、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  C  )
50、在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