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样卷

本试卷为政治样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政治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  C  )
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  D  )
3、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
A、某些个人的意志
B、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
C、进步阶级的意志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  B  )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A、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C、工人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  C  )
5、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
(  B  )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A、无产阶级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  D  )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同一性
(  B  )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  A  )
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
A、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B、认识的方法只有一种
C、认识的条件只有一个
D、认识的手段只有一种
(  C  )
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的矛盾
B、自然与社会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矛盾
(  C  )
11、在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中,可以直接解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  D  )
12、(2014年真题)进人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A、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从引进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
C、从兴办经济特区到扩大内地开放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B  )
13、国有经济是指
A、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B、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C、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D、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  B  )
14、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
A、尊重客观规律
B、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C、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体现时代精神
(  A  )
15、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
A、宗教信仰自由
B、宗教与国家分离
C、限制宗教发展
D、实行宗教自管
(  A  )
16、下列各项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D、本质和现象的观点
(  A  )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  C  )
18、台湾问题实质上是()。
A、国共关系问题
B、中日关系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  D  )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
A、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D、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  A  )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  B  )
2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没收富农多余财产
B、保存富农经济
C、消灭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  B  )
22、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  D  )
23、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国家和新中国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D  )
24、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生产力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B  )
2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  C  )
26、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 )。
A、经济建设新高潮
B、政治建设新高潮
C、文化建设新高潮
D、社会建设新高潮
(  B  )
2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实事求是
(  D  )
2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
A、细胞学说
B、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三者都包括
(  C  )
29、“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  B  )
30、商业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是通过( )
A、剥削商业店员的具体劳动获得的
B、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获得的
C、剥削产业工人的具体劳动获得的
D、剥削产业工人的必要劳动获得的
(  C  )
31、商业资本资本的职能是( )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C、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补偿商品买卖的各种费用
(  B  )
3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  D  )
33、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  B  )
34、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归宿是
A、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D、克己奉公的道德理想
(  D  )
35、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D、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  D  )
36、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  B  )
37、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
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  A  )
38、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  A  )
3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  C  )
40、借贷资本是( )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  C  )
41、列宁所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 )
A、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
B、巴黎公社原则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D、生产力决定论
(  C  )
4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  D  )
43、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  D  )
44、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军政纲领》
D、《训政纲领》
(  A  )
45、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项英
D、王稼祥
(  A  )
46、,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一二?九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一二?三O运动
D、五?二O运动
(  B  )
47、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国会请愿运动
D、保路运动
(  C  )
48、新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49、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  C  )
50、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D、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