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恒流电路的容差如何计算?

电器工程 晶体管 恒流
2022-01-26 21:15:37

我正在使用下面的电路为 LED 提供恒定电流。我请求您就如何计算仅由温度引起的电流容差(设定电流的最小和最大变化)提出建议。

如何考虑Vbe的变化来计算电流?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2个回答

一些笔记可能有助于清除空气。

早期效果

BJT 的问题之一是所谓的早期效应。这是集电极电流取决于集电极到发射极电压幅度的地方。然而,这对这个电路来说不是问题,原因如下:

  1. 反馈BJT(如您所说)没有问题,因为它的集电极到发射极电压幅度由拓扑本身固定。由于它是固定的并且不会改变(很多),因此反馈BJT 的早期效应有效地无效。
  2. 驱动BJT(正如您所说的那样)没有问题,即使它的集电极到发射极的电压变化很大,因为驱动BJT 没有进行测量。这是由反馈BJT 完成的。驱动器BJT 的早期影响由反馈BJT 测量并考虑在内。因此,驱动BJT中的早期效应无效,因为有一个不同的 BJT 进行电流测量并且它控制驱动BJT。

上述结果是电路不受早期效应的影响。这是好事。

温度对驱动BJT的影响

\$V_\text{BE}\$由于驱动BJT 上的温度而发生的变化由反馈BJT自动补偿,反馈 BJT 在驱动BJT 通过反馈BJT 的基极和之间的电阻器时测量驱动 BJT 的集电极电流。发射器。

因此,如果驱动BJT 发热(这可能是因为驱动BJT 中发生的大部分功率耗散)并且这会影响其基极-发射极电压幅度,那也没关系。反馈BJT 正在测量电流,并将根据需要调整其集电极电压。因此,在该电路中,温度对驱动BJT 的影响也被抵消了。

温度对反馈BJT的影响

这是这个电路的真正问题。这是温度会产生影响的地方。(这也是保持反馈BJT 与驱动BJT热分离/隔离的原因。)

粗略地说,基发射极电压将在\$-1.8\:\frac{\text{mV}}{^\circ\text{C}}\$到大约\$-2.4\:\frac之间变化{\text{mV}}{^\circ\text{C}}\$等式有两个基本部分。一种是由于温度引起的热电压,\$V_T=\frac{k\,T}{q}\$-- 这里的符号是正的,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热电压。另一个是由于BJT中饱和电流的变化(这是由于Boltzmann因子,它是关于不同状态的比率或相对概率的陈述) - 这里的符号为负,因此温度升高会增加饱和电流,但由于饱和电流在分母中,这意味着对基极 - 发射极电压幅度的影响是负的而不是正的。)

实践证明,玻尔兹曼因子的负号占主导地位并消除了热电压的正号,因此净效应如前所述——介于\$-1.8\:\frac{\text{ mV}}{^\circ\text{C}}\$到大约\$-2.4\:\frac{\text{mV}}{^\circ\text{C}}\$

概括

现在,我们可以做很多数学运算并开发出我之前提到的灵敏度方程。如果你真的想要,我会把它贴在这里。但是从我这里拿走吧,它的大规模版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式。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讨厌的公式。我很乐意为你开发它(我喜欢展示如何从数学的起点到得出结论的过程。)但这涉及从几个复杂方程的组合开始,然后对它们进行精细的导数. 如果你真的不需要它,那么让我们暂时绕过它。

所以这给我们留下了小规模的方法。如果我们知道基极-发射极电压在某个温度下的大小并且可以猜测它的变化不会超过\$-1.8\:\frac{\text{mV}}{^\circ\text{C} }\le \frac{\Delta V_\text{BE}}{^\circ \text{C}}\le -2.4\:\frac{\text{mV}}{^\circ\text{C}} \$,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Delta I_\text{LED}=\frac{ \frac{\Delta V_\text{BE}}{^\circ \text{C}}}{R_\text{SENSE}}\cdot \Delta T $$

所以,如果\$\frac{\Delta V_\text{BE}}{^\circ \text{C}}=-2.2\:\frac{\text{mV}}{^\circ\text{C} }\$\$R_\text{SENSE}=33\:\Omega\$\$\Delta T=15\:\text{K}\$,然后\$\Delta I_\text{LED}= -1\:\text{mA}\$假设温度变化前\$V_\text{BE}\约 680\:\text{mV}\$ , \$I_\text{LED}\约 21\:\text{mA}\$因此,反馈BJT 温度的\$\Delta T=15\:\text{K}\$上升将意味着\$I_\text{LED}\大约 20\:\text{mA}\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这可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您正在寻找大尺度方程,它可以为您提供几十年设计电流的情况,那么您可能会想要我建议的原始表达式 - 灵敏度方程本身。这将告诉您在\$I_ \text{LED}\$\$T\$的任何起始设定值下,温度变化百分比的\$I_\text{LED}\$变化百分比。但这也需要几个方程的组合和导数的使用。如果那是你想要的,就说出来。否则,上面的小信号局部变化方程可能就足够了。


一些验证

让我们通过实际分析电路的包络计算来重新审视我上面得出的结论。我们应该这样做,看看我提供的上述估计是否能经受住更深入的审查。我们需要一个示意图,以便我可以识别方程式中的部分:

示意图

模拟此电路- 使用CircuitLab创建的原理图

它跟随:

$$\begin{align*} I_\text{LED}&=\frac{\beta_1}{\beta_1+1}\,I_{\text{E}_1}=\frac{\beta_1}{\beta_1+ 1}\left(\frac{V_{\text{BE}_2}}{R_\text{SENSE}}+I_{\text{B}_2}\right)\\\\&=\frac{\beta_1 }{\beta_1+1}\left(\frac{V_{\text{BE}_2}}{R_\text{SENSE}}+\frac1{\beta_2}\left[\frac{V_\text{DRIVE} -V_{\text{BE}_1}-V_{\text{BE}_2}}{R_\text{DRIVE}}-\frac{I_\text{LED}}{\beta_1}\right]\right) \\\\\text{求解 }I_\text{LED},\\\\ &=\left[\frac{\beta_1\,\beta_2}{\beta_1\,\beta_2+\beta_2+1}\right ]\cdot\left[\frac{V_{\text{BE}_2}}{R_\text{SENSE}}+\frac{V_\text{DRIVE}-V_{\text{BE}_1}-V_{ \text{BE}_2}}{R_\text{DRIVE}}\right] \end{align*}$$

即使\$\beta\$的温度变化,上述第一个因素的值也将非常接近 1(略小)。因此我们可以将其排除在外。出于分析目的, \$V_\text{DRIVE}\$被合理地假设为与温度无关。所以这给我们留下了:

$$\Delta I_\text{LED}=\frac{\frac{\Delta V_{\text{BE}_2}}{^\circ \text{C}}}{R_\text{SENSE}}\cdot \Delta T-\frac{\frac{\Delta V_{\text{BE}_1}}{^\circ \text{C}}+\frac{\Delta V_{\text{BE}_2}}{^ \circ \text{C}}}{R_\text{DRIVE}}\cdot \Delta T$$

所以有一个调整项,我没有包含在原始案例中。但是,因为出于所有意图和目的,\$R_\text{DRIVE}\gg R_\text{SENSE}\$和该术语无关紧要。

我们可以将上述方程中的\$\frac{\Delta V_{\text{BE}_i}}{^\circ \text{C}}\$变量替换为 Shockley 展开式,该展开式还包括完整的温度相关\$I_\text{SAT}\$的方程一个封闭的解决方案将涉及使用 product-log 功能并在下面占用大量空间。但这是可以完成的。

目前,我认为当对\$V_\text{BE}\$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合理估计时,基本电路分析确实将原始方程确认为“足够接近”就足够了。

分析与设计

我打算将D44H11 BJT用于\$Q_1\$,将2N2222A BJT用于\$Q_2\$(两者都是 OnSemi 数据表。)我还将安排电路\$Q_1\$的收集器处提供\$\约 20\:\text{mA}\$(这里没什么关键,所以我将忽略细微差别以使数学易于理解。)

D44H11 比我正在设计的电流接收器功能强大得多。您可以轻松地通过它处理 100 倍的电流。但这也需要 100 倍的基极电流,如果不设计更多,我需要写更多。我想专注于基础知识,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我们先来看看预期的\$\beta_1\$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这些是典型的曲线。从这些看来,我似乎可以很确定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只要\$V_\text{CE}\ge 1\:\text{V}\$,那\$\ beta_1\gt 100\$

但是,让我们看一下表格: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这提供了最坏情况的读数。它适用于\$I_\text{C}=2\:\text{A}\$,这是我正在考虑的 100 倍。但是,如果您再次查看上述曲线,您会发现两种情况下的位置大致相同。所以让我们为\$\beta_1=60\$设计这个。有了这个选择,我们绝对安全。

这意味着\$I_{\text{B}_1}\le 333\:\mu\text{A}\$不同的 D44H11 设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非常确定基极电流不会超过这个值范围。以最坏情况和最佳典型为极端,\$100\:\mu\text{A} \le I_{\text{B}_1}\le 333\:\mu\text{A}\$

对于\$Q_1\$,我实际上并不太关心它的操作\$V_{\text{BE}_1}\$因为在那里进行调整是\$Q_2\$的工作。所以我不会去想它。电路会处理它。

让我们继续\$Q_2\$它是执行测量功能的设备,其最重要的\$V_{\text{BE}_2}\$与其\$I_{\text{C}_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对于这个设备,\$\eta=1\$):

$$V_{\text{BE}_2}=V_T\cdot\ln\left({\frac{I_{\text{C}_2}}{I_{\text{SAT}_2}}+1}\right )$$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V_{\text{BE}_2}\$本质上决定了 \$Q_1\$的集电极电流,因此决定了 LED/LOAD 电流。所以设置\$Q_2\$集电极电流很重要。D44H11 的部件和温度变化\$Q_1\$将导致其基极电流变化,这些变化将导致\$Q_2\$的集电极电流变化,这将导致\$V_{\text{变化BE}_2}\$,直接影响受控电流吸收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灵敏度方程:

$$\begin{align*}\frac{\%\, V_{\text{BE}_2}}{\%\,I_{\text{C}_2}}=\frac{\frac{\text{ d}\, V_{\text{BE}_2}}{V_{\text{BE}_2}}}{\frac{\text{d}\,I_{\text{C}_2}}{I_{ \text{C}_2}}}&=\frac{\text{d}\, V_{\text{BE}_2}}{\text{d}\,I_{\text{C}_2}}\ cdot \frac{I_{\text{C}_2}}{V_{\text{BE}_2}}=\frac{V_T}{V_{\text{BE}_2}}\\\\&\因此\ \\\\%\,I_{\text{C}_2}&=\%\, V_{\text{BE}_2}\cdot\frac{V_{\text{BE}_2}}{V_T}\结束{对齐*}$$

假设我们只想允许\$\%\, V_{\text{BE}_2}\大约 0.05\$(或 5%)。这意味着对于热和零件变化,我们希望保留\$19\: \text{mA}\le I_{\text{C}_1}\le 21\:\text{mA}\$对于\$Q_2\$,我们应该使用可能遇到的最大\$V_T\ $ 。(由于\$Q_2\$会随环境温度漂移,并且希望不会与\$Q_1\$耦合,这意味着我们考虑的最高温度可能是\$55^\circ\text{C}\$,或\ $V_T\le 28.3\:\text{mV}\$。)

让我们看一下 2N2222A 的这条曲线: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首先,请注意这是针对\$V_\text{CE}=1\:\text{V}\$的。幸运的是,我们将运行\$Q_2\$仅比这多一点(两个\$V_\text{BE}\$),因此图表足够接近我们的使用。

其次,请注意这是一个典型的图表。而且我们没有办法计算出袋子内零件之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我们希望避免因温度而导致的变化,因为这是本练习的重点,但我们确实需要了解设备变化的预期。决定\$V_\text{BE}\$的主要因素是器件的饱和电流,因为这取决于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确切接触面积,您可以轻松找到在 50% 到 200% 之间变化的器件标称 100% 数字在同一个袋子里。由于涉及到日志功能,这大约是\$\pm 20\:\text{mV}\$

我们还不知道\$Q_2\$的集电极电流,但让我们看看这里的\$25^\circ\text{C}\$曲线并选取\$660\:\text{mV}\的值$ . 我们现在可以估计\$640\:\text{mV}\le V_{\text{BE}_2}\le 680\:\text{mV}\$仅用于部分变化。从这里,我们发现\$\%\,I_{\text{C}_2}=0.05\cdot\frac{680\:\text{mV}}{28.3\:\text{mV}}\大约 1.2 =120\,\%\$\$\%\,I_{\text{C}_2}=0.05\cdot\frac{640\:\text{mV}}{28.3\:\text{mV}} \约 1.13=113\,\%\$(几乎)更严格的规范是最后一个,所以这是要满足的。(请注意,灵敏度方程几乎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接受\$Q_2\$中的很多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这允许我们将其集电极电流设置为更接近所需的\$Q_1\$基极电流。)

求解\$I_\text{DRIVE}-100\:\mu\text{A}=\left(1+1.13\right)\cdot\left(I_\text{DRIVE}-333\:\mu\text{ A}\right)\$提供\$I_\text{DRIVE}=540\:\mu\text{A}\$

现在我们回到\$640\:\text{mV}\le V_{\text{BE}_2}\le 680\:\text{mV}\$的事实。让我们使用\$R_\text{SENSE}=33\:\Omega\$这意味着我们期望\$19.4\:\text{mA}\le I_\text{SINK} \le 21\:\text{mA}\$具有几何平均值(将事物居中,因此加/减部分是均匀分布)\$I_\text{SINK}=20.18\:\text{mA}\pm 4\,\%\$

因此,回过头来看,我们允许\$Q_2\$中集电极电流的允许变化为 5%,而\$Q_2\$部分允许的变化为另外 4% 这是重新思考的好时机。如果我们想将事情保持在 5% 左右,那么我们需要将集电极电流变化限制在 1%,而不是我们之前允许的原始 5%。所以让我们这样做。我们想要一个更严格的 5% 规格,看起来我们可以达到它。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更严格的规范是\$\%\,I_{\text{C}_2}=0.01\cdot\frac{640\:\text{mV}}{28.3\:\text{mV}} \约 0.226=22.6\,\%\$然后\$I_\text{DRIVE}-100\:\mu\text{A}=\left(1+0.226\right)\cdot\left(I_\text{DRIVE}-333\:\mu\text {A}\right)\$提供\$I_\text{DRIVE}\大约 1.4\:\text{mA}\$请注意,我们增加了\$Q_2\$必须处理的集电极电流,以便将这种变化降至最低。

但现在我们预计,由于设计部件的变化,电流吸收器的变化约为 5%。(电阻很容易准确得多。但是 1% 的电阻当然会在这里增加一点点。我们也可以担心这一点。但出于这些目的,我认为我们已经走得够远了。)

让我们假设\$V_\text{CC}=V_\text{DRIVE}=30\:\text{V}\$这意味着\$R_\text{DRIVE}=\frac{V_\text{CC}-V_{\text{BE}_1}-V_{\text{BE}_2}}{I_\text{DRIVE}}\大约 20.5\:\text{k}\Omega\$我们可以选择下一个较低的值或下一个较高的值,并且“非常好”。由于我想进一步收紧一些电阻变化,我将选择\$R_\text{DRIVE}=18\:\text{k}\Omega\$

示意图

模拟这个电路

这是 Spice 模拟的结果,其中负载电阻(例如模拟 LED)变化了 10 倍,而\$Q_2\$的饱和电流变化了 4 倍: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蓝线是\$120\:\Omega\$负载,红线是\$1.2\:\text{k}\Omega\$负载。(D44H11 具有相对较强的早期效应,因此负载变化也测试了电路的这一方面。)

如您所见,它符合规格。不过,它只运行一个温度。但对于零件变化,设计值满足我们为其设定的最终要求。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 2N2222A 将有一个向低端变化,或大约\$-1.8\:\frac{\text{mV}}{^\circ\text{C}}\$这意味着在\$15^\circ\text{C}\$变化中,我们预计会看到大约\$800\:\mu\text{A}\$变化。让我们来看看: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我想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预测得到了满足。

我认为现在就足够了。关键是您实际上可以设计这些电路以管理某些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些努力。你不能只是打倒他们。(嗯,我一直在这里。但读者通常不想看到上述所有工作,只想在某个球场的任何地方看到快速简单的东西。)

数据表可能会更好。他们可以提供有关您在包装中获得的零件的统计信息。(有时,如果您问得好,您可以获得该信息。通常不会。)但是仍然可以在数据表上挑选足够的信息来实际实现合理的目标。如果你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或者信息变化太大,那么你需要找到其他部分或提出一个不同的拓扑来应对信息的缺乏(通常是大量的负面反馈和/或更多部分,或两者兼而有之。)

结束时

如果需要更严格的环境温度容差,发射器退化是一个可以添加到\$Q_2\$的选项。预计下降超过\$150\:\text{mV}\$的电阻器应该会有所帮助。(越多越好。)不过,这是有代价的:

  • 它消除了电路的电压顺从范围,因为现在需要更多的电压开销。
  • \$Q_2\$集电极电流的变化现在会导致退化电阻上的欧姆电压降变化。因此,更严格地关注限制\$Q_2\$的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开始发挥作用。\$Q_1\$中来自这些变化的所有来源的基极电流变化现在必须对\$Q_2\$的集电极电流产生较小的影响(这会设置其大部分发射极电流并影响\$Q_2\的电流测量任务) $ .) 所以得到的电路可能效率较低。

退化也确实改善了部分变化的行为但发射极退化对于管理工作温度变化更为重要,因为电压顺从范围的小幅损失可以带来显着改善。在零件变化方面需要做出很多牺牲,这部分是它不经常使用的部分原因。在沿着这条路走得太远之前,还有其他更好的拓扑需要考虑。

如何计算仅由温度引起的电流容差(设定电流的最小和最大变化)。

特性

这是通过温度变化对正向电压的增量变化来测量的tempco.= \$\frac{\Delta V_\text{BE}}{\Delta ^\circ \text{C}}\$或定义的偏导数通过“灵敏度方程”。它确实对更大的正向电流变得不那么敏感。这是TI为下面的 MMBT2222 绘制的图表。

在此处输入图像描述 例如,对于大多数 BJT,1mA ~ 1.5mA 的电流源将提供 ~ -2.0 mV/°C,并且可用作温度计。

测试工程

@Jonk 的分析很好,但您确实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此特性。说作为温度计或实际测量热驱动器结温。通过在烤箱中校准正向电压,然后将电流脉冲到二极管或晶体管,然后精确测量 1mA 的正向电压以读取结温。

电流误差的其他来源

您的问题中不包括所有其他源变量对电流变化的敏感性:例如 {hFE1;hFE2,Vcc, Vf(LED), Vbe1, Vbe2 Rb, Re}。

事实证明,hFE 并不像上拉电阻那么敏感,Rb 会偏置足够的电流以确保电流限制,并且不会过多导致饱和,从而失去所有电流增益。因此,Re 的值应始终最初选择为 600mV,反馈 Q1 中的集电极电流为 1mA,而不是经典教科书建议的 Vbe=0.7V,即接近 50mA。

上拉 Rb 的电流必须比 Ie/Re 多 50%,然后由反馈集电极分流以将驱动电流调节到 Vbe/Re。

必须检查负载和电源调节误差,以确保满足上述条件,以通过选择 Rb 和 Vce(min) 的最坏情况范围来防止驱动器饱和。

如果上拉 R 具有固定电压(逻辑电平)并且 LED 电源具有纹波,则电流调节误差灵敏度可以通过 hFE1*hFE2 * Vcc 的变化显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