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总结
为什么逻辑回归(具有优势比)更常见于具有二元结果的队列研究,而不是泊松回归(具有相对风险)?
背景
根据我的经验,本科和研究生的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课程通常教导应该使用逻辑回归来对具有二元结果的数据进行建模,并将风险估计值报告为优势比。
然而,泊松回归(以及相关的:准泊松、负二项式等)也可用于对具有二元结果的数据进行建模,并且通过适当的方法(例如稳健的三明治方差估计器),它可以提供有效的风险估计和置信水平。例如,
- 格陵兰 S.,基于模型的相对风险估计和常见结果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其他流行病学措施,Am J Epidemiol。2004 年 8 月 15 日;160(4):301-5。
- Zou G.,二元数据前瞻性研究的改进泊松回归方法,Am J Epidemiol。2004 年 4 月 1 日;159(7):702-6。
- Zou GY 和 Donner A.,将改进的泊松回归模型扩展到具有相关二元数据的前瞻性研究,Stat Methods Med Res。2011 年 11 月 8 日。
从泊松回归中,可以报告相对风险,一些人认为与优势比相比更容易解释,特别是对于频繁的结果,尤其是对于没有强大统计学背景的个人而言。参见 Zhang J. 和 Yu KF,什么是相对风险?一种在共同结果队列研究中校正优势比的方法,JAMA。1998 年 11 月 18 日;280(19):1690-1。
从阅读医学文献来看,在具有二元结果的队列研究中,报告逻辑回归的优势比而不是泊松回归的相对风险似乎仍然更为普遍。
问题
对于具有二元结果的队列研究:
- 是否有充分的理由报告逻辑回归的优势比而不是泊松回归的相对风险?
- 如果不是,那么医学文献中具有相对风险的泊松回归的频率是否主要归因于科学家、临床医生、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之间方法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滞后?
- 中级统计和流行病学课程是否应该包括更多关于二元结果泊松回归的讨论?
- 我是否应该鼓励学生和同事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泊松回归而不是逻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