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信号处理方面的书籍,例如 Papoulis [1],将功率谱密度 (PSD) 定义为:
这是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然而,一些作者在时间序列分析的背景下,例如 Jenkins [2] 将其定义为:
这是协方差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据我了解,Wiener-Khinchin 定理认为
有人可以澄清为什么是 PSD 的有效定义。
[1] Papoulis, A. (1965)。概率、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
[2] 詹金斯,G。瓦特,D. (1968),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许多信号处理方面的书籍,例如 Papoulis [1],将功率谱密度 (PSD) 定义为:
这是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然而,一些作者在时间序列分析的背景下,例如 Jenkins [2] 将其定义为:
这是协方差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据我了解,Wiener-Khinchin 定理认为
有人可以澄清为什么是 PSD 的有效定义。
[1] Papoulis, A. (1965)。概率、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
[2] 詹金斯,G。瓦特,D. (1968),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考虑到您使用的是 PSD 而不是 BiSpectra 隐含地强加您假设您的过程是 WSS(您只考虑样本之间的延迟,而不是它们关于时间来源的绝对时间)。
考虑到 WSS 假设,您的过程的整体平均值是恒定的,并且不会随时间变化(E[x(t)]=Constant)。因此,协方差和自相关之间的唯一区别是直流偏置,它只会影响 PSD 的直流分量,因此对于零均值过程(E[x(t)]=0),这些之间不会有任何区别定义。
考虑到 PSD 的实际估计,PSD 中总是存在很大的 DC 分量,它总是泄漏到其他频率并将它们屏蔽掉。所以在实践中,他们通常会去除直流分量(从过程中去除直流偏置,然后计算 PSD)。
我还没有看到 Jenkins 的上下文,但对于零均值WSS 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和自协方差函数将相同,因此当均值为零时,您可以使用任何一个定义。
对于非零平均过程,请参阅 Papoulis 3ed 的 p.321 中的自相关和自协方差函数之间的关系。(eq. 10.125) ,即
在哪里是极光相关函数和是自协方差函数和是 WSS 随机过程的平均值。
请注意,自协方差定义将始终通过减去其平均值来处理随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