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本试卷为2022年(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教师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挑选了三首乐曲,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一首,这种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  A  )
2、某教师在教授夏衍作品《包身工》时,整节课都是在自己讲授,学生参与很少。这位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  A  )
3、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在教学《逍遥游》一课时的导入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在学习《与妻书》这篇文章时,谈到了裴多菲的是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抛弃家业。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吗,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对这一导入片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实生活中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引导学生深入作者思想深处,探究文本主旨
C、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D、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  A  )
4、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对以下评价的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教师
B、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C、评价要提倡“主体多元化”
D、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  B  )
5、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子夜》中的资本家形象,除吴荪甫和赵伯韬外,主要还有( )。
A、屠维岳
B、杜竹斋
C、范博文
D、钱良材
(  D  )
6、中国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下列不属于神魔小说的著作有( )。
A、《西游记》
B、《封神演义》
C、《镜花缘》
D、《水浒传》
(  A  )
7、教学《山中杂诗》时,教师指出这是一篇骈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骈文的特点,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骈文,以下不合适的是( )。
A、陶渊明《桃花源记》
B、王勃《滕王阁序》
C、庾信《哀江南赋》
D、吴均《与朱元思书》
(  C  )
8、“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  D  )
9、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它与《孝经》是汉初学习者必读之书,是汉人启蒙书的一种。《论语》是一部( )。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  B  )
10、在学习完《五柳先生传》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性嗜酒”一句中“酒”的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归纳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B、空谷传响(《三峡》)
C、拥毳衣炉火(《湖心亭看雪》)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  B  )
11、教师在讲解修辞方法及作用这一知识点时,为学生举了以下例子,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奔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躬耕在南阳宛县卧龙岗的诸葛亮的情况
(  D  )
1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提及西方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下列不属于的是( )。
A、阿巴贡
B、夏洛克
C、葛朗台
D、乞乞科夫
(  D  )
13、教师举办巴尔扎克作品人物形象展,其中,巴尔扎克笔下的著名金融资本家的形象有( )。
A、伏脱冷
B、高布赛克
C、葛朗台
D、纽沁根
(  D  )
14、作业系统有利于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作业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的要素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基础性
B、序列性
C、开放性
D、统一性
(  B  )
15、某版语文教材后由一道“探究?练习”题,题目是“课文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请说说作者从景色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联想?”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  B  )
16、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  C  )
17、教师设计“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课程,以下不适合入选的是( )。
A、《新月集》
B、《凤凰涅槃》
C、《彷徨》
D、《文化苦旅》
(  D  )
18、以下哪一类不属于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 )。
A、作者简介
B、单元提示
C、旁批
D、自读课文
(  C  )
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应用·拓展
D、应用·鉴赏
(  A  )
20、教师在分析不同的导入类型时,考虑到导入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巩固练习
B、激发兴趣
C、集中注意
D、明确目的
(  D  )
21、对以上教学构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互动的过程,这个课堂构想,就在想方设法实现课堂中“说”的双向互动
B、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去校园里找到春天,看到春天,再进行交流,避免了无话可说或者说空话的情况
C、“说”的能力是在“说”的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靠传授知识技能所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
D、口语交际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应该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如自我介绍、课前演讲等
(  D  )
22、以下是“说说校园里的春天”这个口语交际话题的教学构想,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去不同的观察点,并分别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一组观察小池里的水,一组观察花园里的花草,一组观察院内的树木。课堂上先问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这样学生就会提出“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花园里的什么花开了,开得怎样”“我想知道什么树木长出了叶子,你能描述一下吗”等问题。
对以上教学构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互动的过程,这个课堂构想,就在想方设法实现课堂中“说”的双向互动
B、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去校园里找到春天,看到春天,再进行交流,避免了无话可说或者说空话的情况
C、“说”的能力是在“说”的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靠传授知识技能所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
D、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应该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如自我介绍、课前演讲等
(  C  )
23、课文《包身工》后补充了《背后的故事》,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A、课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练习系统
(  D  )
24、国外某教材在《有趣的故事》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个好莱坞版《有趣的故事》的海报,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任务设计综合多种能力,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B、任务设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C、要求以海报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D、任务要求聚集于文本细节,体现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原则
(  A  )
25、设计《死水》教学,教师准备引入一篇采用“美丑对照”原则创作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雨果《巴黎圣母院》
B、老舍《茶馆》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  C  )
26、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运用典故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D  )
27、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评价理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为评价的重点
B、可通过读书报告、朗读表演等具体成果考查学生的鉴赏水平
C、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重视考查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D、考查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学生的参与态度与成果水平同等重要
(  B  )
28、教学《前赤壁赋》,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壬戌”采用的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的干支纪年法
B、“既望”是指阴历每月初二,“望”是指每月初一
C、“美人”常被古人当成明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赋”是一种古代文体,发展到宋代时叫“文赋”
(  C  )
29、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D  )
30、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项伯杀人,臣活之”这句话,下列解说正确的是( )。
A、“活”是一词多义,在这个句子里是“活命”的意思
B、这是判断句,应当翻译成“项伯杀了人,是我救活了他”
C、“活”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D、“活之”是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用法,可理解为“使他活了下来”
(  C  )
31、某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的选文包括《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报告文学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
A、王宏甲的《王选的选择》
B、萧乾的《流民图》
C、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
D、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  D  )
32、学完王勃的《滕王阁序》,学生对中国古代骈文很感兴趣,希望教师推荐一些同类型文章。下列四篇文章中可作为推荐篇目的是( )。
A、苏洵《六国论》
B、归有光《项脊轩志》
C、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D、丘迟《与陈伯之书》
(  A  )
33、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文言作品的教学应从作品解读鉴赏的角度去设计,而不应局限在疏通字词、传授文言知识、把文言作品鉴赏课上成古汉语知识课。文言作品的精髓蕴藏于貌似艰涩的字面背后,语言本身只是作品情感、思想、文化的载体。可惜的是,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这只相当于为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铺平了道路。遗憾的是,不少师生在历尽千辛万苦,铺砌完山路之后,就转身下了山,与近在咫尺的旖旎风光失之交臂。因为他们又要赶紧修下一条山路……就这样,修了一辈子的路,他们几乎从来没有领略过险峰的无限风光。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舍大取小、舍本逐末。试想,文言精品浩如烟海,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价值怎几个词法、句式了得?只经过“浅层处理”的名篇佳作,就像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才美不外见”,“骈死于槽枥之间”。
对该教学论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文言文教学应借助文言语句感悟鉴赏
B、文言文学习无需关注文言语句的积累
C、文言文教学需系统讲授文言词法句法知识
D、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文言精品浩如烟海
(  C  )
34、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文章,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能力的活动设计是( )。
A、选取典型的考场样文,教师做权威讲解
B、提供修改后的作文,教师做详细的分析
C、学生分享修改经验,当堂进行修改实践
D、讲授写作修改知识,要求学生梳理总结
(  D  )
35、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
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
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
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  A  )
36、阅读《项脊轩志》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有人阅读《项脊轩志》,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枇杷树思旧情,爱恨交加。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来撰写一副对联?
(学生撰写对联,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生:庭院凄凄诉兰竹寂寂;桂影斑斑映血泪涟涟。
师:好,谁再来展示?
生: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惟有桂影寂庭阶。
生:明月半墙,默闻呱呱儿泣;书香满架,静听琅琅书声。
生:望月移步折桂枝,今生有恨;睹物思人戚余心,来世续缘。
生:风移影动轩不动,物是人非情岂非。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以往的积累,很好。
对该教学实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学生用对联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
B、学生撰写的对联并不工整,教师应系统讲授对联知识
C、教师要求学生撰写对联,不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D、教师评价具体准确,有助于学生修正、完善学习成果
(  C  )
37、关汉卿是了不起的大戏剧家,但关汉卿的经历以及写作背景,与高一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再加上剧本这样的文学样式,学生很难进入文本。到底怎么教,是一个难题,但也不是不可逾越的。
张老师执教关汉卿的《窦娥冤》,把教学重点放在“戏剧语言”上,着重抓对白的运用,她通过补充对白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窦娥冤》。抓对白的形式,是从语言开始进入;补充对白,是让学生理解对白背后的潜台词,体会它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过程。这堂课实现了师生在合作中与文本的对话,在教法上是一种创新。
对上述评课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将阅读与口语训练相结合是一种创新
B、把对白作为戏剧的学习重点是恰当的
C、该教师借助扩写或补写活动,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中的多重对话
D、补充写作背景、作者和剧本知识就能克服高一戏剧学习的困难
(  C  )
38、在“魅力广告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出示献血广告“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请学生参照这个例子,化用诗歌名句仿写。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献血献爱心,血浓情更浓
B、以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
C、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
D、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
(  C  )
39、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彭荆风《驿路梨花》)
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苏州园林》)
(  D  )
40、某教师要求学生将作业收集整理到成长记录袋中,下列对该评价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成长记录袋更加强调呈现学生的学习结果
B、成长记录袋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定量评价
C、使用成长记录袋可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监控
D、使用成长记录袋可以改变评价单一的问题
(  B  )
41、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
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
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
(  B  )
42、阅读下列作文题目,按照要求答题。
题目一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晚上看什么电视节目?去什么餐馆用餐?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琢磨不定,不知所措,更不用说那些刚到这里的新移民和留学生了。请从上述事例或生活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向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外来人解释该如何选择。
题目二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请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一有明确的写作目的,题目二有具体的阅读对象
B、题目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题目二引导学生运用资料
C、题目一侧重训练写作能力,题目二侧重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D、题目一重在考查说明的能力,题目二重在考查叙事的能力
(  C  )
43、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依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
(  A  )
44、教师告诉学生,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 )。
A、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由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化用而来。
B、鲍照的《拟行路难》有“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李白《行路难》化用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李白《把酒问月》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被苏轼《水调歌头》化用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由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化用而来。
(  C  )
45、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
A、鲁迅《社戏》
B、刘成章《安塞腰鼓》
C、老舍《济南的冬天》
D、汪曾祺《昆明的雨》
(  B  )
4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口语交际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的基本生活技能
B、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应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和要点
C、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结合具体的交际情境进行
D、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方向应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  D  )
47、阅读某位老师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按要求答题。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体味词的韵律美。
过渡语:有人说,诗歌是凝固的音乐,特别适合朗读。
初读:要求读得准确流畅。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朗读展示。
教师评价:从朗读的流利、读音的准确方面予以评价。全班放声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适当。
再读:要求读准节奏和重音。老师用 PPT 展示《沁园春·雪》的朗读节奏和重音的说明供学生参考。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评价:从朗读的节奏适当和重音的处理两方面评价。
听名家朗读的停顿,进一步体味《沁园春·雪》的韵律美。
对上述教学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学的过渡语设计很贴切,说明朗读的重要意义
B、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过长,减少学生朗读诗词文本的时间
C、采用两次自由朗读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天性
D、从初次朗读到再次朗读,体现了朗读教学层层深入的特点
(  B  )
48、下面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B、写作过程中不能任由学生想象和幻想,进行创意的表达
C、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
D、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  D  )
49、以下关于《伤仲永》板书设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明扼要
B、重点突出
C、思路清晰
D、灵活多样
(  C  )
50、某教材在冰心《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 )。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相关标签: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