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卷
本试卷为2023年(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教学《丑小鸭》,教师设计了三个思考题:丑小鸭在逃跑的过程中,它的形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如何理解丑小鸭最后宁死也要靠近天鹅的行为?请联系有关资料,说说安徒生的创作意图。对该教师的教学预设评价不恰当的是( )。
( C )
2、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要求答题。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九个字:第一层次是“懂事儿”,即对文本“写什么”的归纳概括,通常语文课堂把这一层次拓展到几乎占领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教师是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实现将这一层次限定在较短时间内的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趣儿”,就是对文本“怎么写”的剖析,通常的语文课堂总喜欢用比较专门化的术语解读,学生必须艰难地掌握一些超越文本理解程度的概念,然后再验证这些概念,但是如果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感悟文本的真髓,就会使学生没有爬坡的感觉;第三个层次是“品味儿”,就是对文本“为什么这样写”的剖析,通过适当扩充阅读面,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而归纳其写作风格。 对上述教学论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3、在教授完《囚绿记》时,教师让学生思考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这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能够?
( D )
4、某选修教材设置了“《庄子》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D )
5、导读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选自该小说集的课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B )
6、针对修辞手法的练习中,为了帮学生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师列举了以下句子,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 A )
7、世人常常赞美人才辈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的作者是( )。
( B )
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缩小的是( )。
( C )
9、王老师在讲到杜甫《戏为六绝句》时提到诗歌中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其中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 )。
( C )
10、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获得欧洲乃至世界的声誉,是从他发表的哪一部作品开始的( )。
( A )
11、教师梳理俄国新兴资产者形象,其中果戈里的著名作品《死魂灵》所描写的俄国资本主义积累时期,从地方贵族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是( )。
( C )
12、教师在讲解完“荷马史诗”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作品中的人物,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 D )
13、·教师在为学生梳理女性作家专题的作品时,提出在表现下面哪一个主题上,夏洛蒂·勃朗特开了英国文学史的先河( )。
( D )
14、教师举办巴尔扎克作品人物形象展,其中,巴尔扎克笔下的著名金融资本家的形象有( )。
( A )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
( A )
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对这一理念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 D )
17、作业系统也叫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和训练系统,是指语文教材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语文知识而培养和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专门设计的各种思考练习。以下哪种形式不属于语文教材里的作业系统( )。
( B )
18、某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必修(4)苏轼词两首时,设计了以下四个提问、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三、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品味下面句子的韵味。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这两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赤壁赋》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三篇作品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阅读以上问题,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 D )
19、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 B )
20、执教《祝福》一课,教师让学生思考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显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试着找出并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 B )
21、《林黛玉进贾府》里面,很多地方都出观了“笑”字,有学生问:“贾母之笑与黛玉忙赔笑见礼中的笑并不完全一样吧?”下列教师评价中最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是( )。
( B )
22、以下关于必修课程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23、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做了一份试卷,检测学生的学习基础,这是下列哪种评价方式?( )。
( A )
24、教师设计“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选修课程,下列适合的是( )。
( D )
25、阅读某教师《语文选修课程如何实现“选择性”》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突出选择性。在我国的现实情境中,实现选择性的突破口是课程要素,而不仅仅是课程设置。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效果有限,它需要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在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方式、成果的呈现、评价等课程要素中学会选择;从实际状况来看,这些课程要素不能平均用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是亟须突破的要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间必须建立良性的循环关系,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完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针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C )
26、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D )
27、某教材设置有“感受儒家文化”的学习专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初步了解儒家思想,下列文献不适合的是( )。
( B )
28、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究小说的抒情特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 B )
29、阅读“戏剧活动”的设计,按照要求答题。 第一阶段,学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推荐的课外读物或自 己感兴趣的书籍,寻找感兴趣的材料,改编成剧本。 第二阶段,学生举办剧本推介会。大家交流、欣赏各自改编的剧本,评选出优秀 剧本,供同学们选择排演。 第三阶段,戏剧展演。学生依据事先研制的戏剧表演评价规则,对各个剧目演出 情节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剧组、演员等。 对上述“戏剧活动”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
30、教学《选读》,教师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作业供学生选择。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 B )
31、学习《蜀道难》,教师要求学生自选文体写一段评价李白的文字。课堂上,教师展示了几份学生作业和自己的“下水文”。对这一活动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 B )
32、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学生读课文后,教师随而说:“我特别欣赏你读的最后一句‘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们仿佛感觉有一位大人物要出场了。”该教师评语发挥的功能是( )。
( C )
33、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窦娥冤》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回答问题不会总是符合教师的课前期待,教师要学会及时应对和调整,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当我安排学生讨论造成窦娥人生悲剧的原因时,学生都是从张驴儿、蔡婆婆等具体人物出发来分析。我用“人人有责”巧妙总结,启发学生从社会视角抓住问题本质。当学生迟疑地说出“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吧”,我又以“有点不自信哦”来幽默评论,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我觉得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渐趋成熟,他们渴望在班级展示自我风采,赢得大家的赞扬,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进行积极的正面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D )
34、“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
( A )
35、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入环节,按照要求答题。 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畜,也指题材严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C )
36、阅读某高中语文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寄周刊编者信》中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该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以下是几位画家创作的阿Q画像,请结合《阿Q正传》和鲁迅对阿Q形象的意见,说说你认为哪幅画与你心中的阿Q更为接近。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
37、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 A )
3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
( A )
3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 A )
40、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 不合适的是( )。
( B )
41、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合的是( )。
( D )
42、在“汉字书法”的活动课中,学生问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中最先产生的字体,教师正确的回答是( )。
( B )
43、下面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 )
44、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写行楷字, (A)首先来欣赏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多媒体展示,学生欣赏) 师: (B)很美吧,只要努力,大家也能写出漂亮的行楷字,写行楷字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一起看看“课标”对初中生写字的基本要求。(多媒体呈现) 师: (C)好,老师给大家介绍行楷字的由来。行书是介于正楷与草书之间的字体。写得稍微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的奔放一点,接近草书的叫“行草”。今天学的行楷字就是行书的一种。 师: (D)现在拿出写字本、字帖和钢笔。注意纠正以前的坏习惯。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脚要放平稳。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学生对照字帖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45、阅读某教师“书信写作”的教学活动设计,按要求答题。 教学目标:学习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现代和古代的书信用语的特点。 活动一:学生阅读书信写作案例和解析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发展变化历程;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评论、总结。 活动二:学生用现代书信用语和格式给孔子写一封信,装入信封,放在信箱里。 活动三:学生从信箱里随机抽取一封信,阅读之后,以孔子的身份,用古代书信用语和格式写一封回信。 活动四: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回信者组成学习小组,将两封信作为学习材料,在对比分析后总结古今书信写作格式和用语的特点及异同。 对上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C )
46、阅读《生命的意义》课堂导人,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比你们还要小的时候,老师通过连环画结识了一位英雄,保尔?柯察金,后来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这位钢铁汉子又走进了我心里,影响了我的人生。几年前,我有机会去俄罗斯的时候,特地去拜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老师使用屏幕显示照片)。这部小说在“感动共和国五十本书”的评选中名列第一。 下列选项对上述导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C )
47、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 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请着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墙壁下半截铺水磨万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几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几句话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图片) 把两图放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我们还可以打比方,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园林就是一一 生:大家闺秀! 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所有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D )
48、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 A )
49、教科书中《卖油翁》设置了道练习思考题:“有人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倒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对编者意图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
( D )
50、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活动设计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 (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 对该活动目标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相关标签: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