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

本试卷为(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B  )
2、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不包括(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  A  )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  D  )
4、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他们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  D  )
5、(2020年真题)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
A、从幼儿园到初中
B、从小学到初中
C、从初中到高中
D、从小学到高中
(  B  )
6、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全班同学的活动,谁认真听讲,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 )
A、思维品质
B、注意品质
C、意志品质
D、个性品质
(  B  )
7、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
(  C  )
8、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  D  )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  A  )
10、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  A  )
11、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是由一定社会的()直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文化水平
D、教育制度
(  C  )
12、老师告诉孩子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但是有时孩子在等待红灯时看到有成人穿过马路,也便跟着过了马路。这说明()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生理
(  D  )
13、实施义务教育()。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
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B  )
14、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核心课程
D、分科课程
(  B  )
15、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  D  )
16、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  A  )
17、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  D  )
18、《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  C  )
19、在“对话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  D  )
20、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 )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  C  )
2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  A  )
22、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C  )
2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  A  )
24、下列属于迁移理论的是()。
①形式训练②相同要素说③概括化理论④多元智力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D  )
2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
(  B  )
26、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这主要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  B  )
27、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  C  )
28、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颖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  A  )
29、看电影是利用了()原理。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  B  )
30、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  A  )
31、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  C  )
32、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和权威、力避苦恼”特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在()水平。
A、自我中心
B、权威
C、前习俗
D、后习俗
(  B  )
33、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  B  )
34、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和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  C  )
35、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 )观摩。
A、正式
B、非正式
C、组织化
D、非组织化
(  D  )
36、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此教师处于成长过程中的( )阶段
A、关注发展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生存
(  A  )
3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
D、个别地区实行
(  C  )
38、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
A、检查复习
B、布置课外作业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  C  )
39、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  A  )
40、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加涅
(  B  )
4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  C  )
42、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
A、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  A  )
43、田某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认真组织班级活动,属于( )性格特征。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  A  )
44、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杜威
(  B  )
45、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这指的是情绪情感的( )。
A、动机功能
B、健康功能
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
(  A  )
46、小明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  C  )
47、林黛玉的“清高、率直、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特质,属于其( )。
A、共性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  C  )
48、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  C  )
49、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维护心理健康的疗法是( )。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主义疗法
C、合理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  D  )
50、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 )首创。
A、皮亚杰
B、雅各布森
C、艾里斯
D、沃尔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