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本试卷为202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  C  )
2、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 )。
A、教学
B、德育
C、班级管理
D、常规管理
(  C  )
3、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  B  )
4、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
A、比较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演绎法
(  D  )
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  A  )
6、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  A  )
7、(2020年真题)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发展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人口
(  C  )
8、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名族和文化传统
(  B  )
9、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  A  )
10、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  C  )
11、初二(1)班小王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个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冯老师看了,发现漫画真画出了自己的特征,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在班长的帮助下,小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来还圆了他考取美术专业的大学梦。
冯老师遵循的主要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  C  )
12、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  B  )
13、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 )
A、退行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  A  )
14、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  B  )
15、舒尔茨提出:“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投资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  C  )
16、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  D  )
17、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  B  )
18、“无论在哪里,教育首先是在满足一些社会需求。”这表明的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为()。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环境本位论
(  C  )
19、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多种形式,其中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
A、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C、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D、通过课程表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  A  )
2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  A  )
2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  B  )
22、课程论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作者是()。
A、考夫卡
B、泰勒
C、杜威
D、夸美纽斯
(  D  )
23、从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个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水平并从中找出其数学能力的强项和弱项。此评价是()。
A、个体间差异评价
B、内部评价
C、外部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  D  )
24、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  A  )
25、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  A  )
26、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需要
C、求知需要
D、审美需要
(  A  )
27、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 )影响。
A、定势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水平迁移
(  C  )
28、说粤语的人很难说好普通话,主要受()的影响。
A、正迁移
B、原型
C、负迁移
D、心向
(  D  )
29、某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  B  )
30、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  C  )
31、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
A、共同特质
B、中心特质
C、首要特质
D、动力特质
(  C  )
32、小明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制力,每天一个人刻苦练球;小虎是一位话多劳神的孩子,自制力较差而敏感,喜欢与人交流,喜欢写作。对他们二人认知风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小明是典型的沉思型,小虎是冲动型
B、小明更适合学习文学等人文学科
C、小虎更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
D、小虎在数学等自然科学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  C  )
33、孙老师根据小丁的气质类型特点,决定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鼓励他积极参加公开活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丁的气质类型是()。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  A  )
34、小乔做作业时,常根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小乔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  B  )
35、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A、心理疏导
B、职业指导
C、心理咨询
D、交往指导
(  A  )
36、李老师经常担心自己班的学生会不喜欢她,这表明她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  D  )
37、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  C  )
38、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 )的目的。
A、讲授新教材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巩固新教材
(  C  )
39、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  C  )
40、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  B  )
41、( )的核心与关键是人际关系。
A、“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B、非指导性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  A  )
42、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  D  )
4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  C  )
4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  C  )
45、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  C  )
4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  C  )
47、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
A、迷箱实验
B、迷津实验
C、叠箱实验
D、“三座山”实验
(  A  )
48、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持续
D、注意的分配
(  C  )
49、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
B、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C、疏导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  )
5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句话体现了( )的规律。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