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学题库

本试卷为2022年教育学题库,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  C  )
2、教师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占用大量课外时间搞题海战术,这是下列哪种教学族病的具体体现? (
A、教学失衡
B、教学失范
C、教学失偏
D、教学阻隔
(  C  )
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  C  )
4、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 )。
A、榜样示范法
B、自我修养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  D  )
5、教师聘任制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
A、聘、解聘
B、聘、续聘和解聘
C、聘、续聘和辞聘
D、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  A  )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课外,校外活动
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  A  )
7、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是什么?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际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叙事研究
(  B  )
8、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审美教育对人的培养而言,主要体现在( )
A、美育能够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
B、美育能够发展人们的感受、创造美的能力
C、美育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D、美育能够促进人的主体性向高级阶段发展
(  D  )
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  C  )
10、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  D  )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A、创造性
B、自觉性
C、独立性
D、可选择性
(  C  )
12、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A、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B、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C、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D、教师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  B  )
13、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阶段,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以下哪一项不是教师备课的内容?( )。
A、钻研教材
B、激发动机
C、了解学生
D、制定教学计划
(  D  )
14、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等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
A、班级授课制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
(  B  )
15、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
B、加里培林
C、加里宁
D、赞可夫
(  A  )
16、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  C  )
17、维果斯基在工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认知发展理论
B、全面发展理论
C、内化学说
D、最近发展区
(  B  )
18、图式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组织化的()
A、命题和概念
B、知识结构
C、表象
D、符号
(  C  )
19、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C、提高国民素质
D、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  C  )
20、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  C  )
21、小菁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菁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菁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菁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属于( )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  A  )
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  C  )
2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 )。
A、京师大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  C  )
24、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  A  )
25、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  B  )
26、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
(  A  )
27、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 )
A、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B、终身学习
C、反思经验
D、提升专业知识
(  D  )
28、关于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高校的教学与研究是两种活动过程有别的活动
B、高校的教学与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现成的研究活动未必都能直接引入教学过程
D、现成的研究成果都能直接作用教学内容
(  D  )
29、关于国家层次的培养目标,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在各级各类高校培养目标确立中起到规范作用
B、它是高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
C、它在各级各类高校教育中具有协调作用
D、它是中观性的培养目标
(  A  )
30、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
A、结构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改造主义课程观
D、永恒主义课程观
(  C  )
31、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 )
A、基础性
B、高深性
C、前沿性
D、专业性
(  B  )
32、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尽可能选择那些课时少、负担轻、学生又感兴趣的内容来达到同一目标这体现了课程内容选择的( )
A、实践性原则
B、经济原则
C、完整原则
D、适时原则
(  B  )
33、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B、因材施教
C、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D、提高教学效率
(  A  )
34、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B、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
C、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D、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
(  D  )
35、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
A、复杂性
B、二元性
C、模糊性
D、学术性
(  A  )
36、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  D  )
3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  A  )
38、学生文化的特征是()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  C  )
39、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  A  )
40、“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  D  )
41、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 )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  C  )
4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  C  )
43、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
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综合实践课程
D、选修课程
(  B  )
44、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 )
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C、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  C  )
45、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  D  )
46、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  D  )
47、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
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  A  )
4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  A  )
49、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A、建设的目标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  C  )
50、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