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题目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A )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
2、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D )
3、请问下列哪项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 B )
4、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
( B )
5、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 )
( D )
6、根据学习的定律,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 A )
7、学生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B )
8、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__________、保持和再认。( )
( C )
9、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属于( )
( C )
10、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 )
( C )
11、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 D )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对象是( )
( B )
13、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出现在哪个时期?()
( C )
14、(2007年)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 H,这属于()。
( D )
15、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是由教师和一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和预测。
( D )
16、(2005年)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C )
17、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 B )
18、(2008年4月)认为动物的本能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这一观点是教育的—的认识。()
( A )
19、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
20、(2010年,浙江)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二、填空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青少年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其发展具有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 )至关重要。
2、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行为和( )行为。
3、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 )的关键是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
4、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是( )。
5、外部分组包括( )分组和( )分组两种。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3、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4、教师的角色形成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