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样卷
本试卷为(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样卷,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样卷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T )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 F )
2、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 F )
3、个体态度的核心部分是认知成分。
( T )
4、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 F )
5、感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 T )
6、教师向学生推销商品属于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 T )
7、教学评价的基本作用是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
( T )
8、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T )
9、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 T )
10、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活动。
( T )
11、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过程是该门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
( F )
12、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F )
13、墨家主张教育要“复归”人的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 T )
14、程序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 T )
15、教学策略的合理利用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 T )
16、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F )
17、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F )
1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认识活动。
( T )
19、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个表现,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
( F )
20、教师增强法律意识仅仅是为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 F )
21、行为塑造法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
( T )
22、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F )
23、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成正比。
( F )
24、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T )
25、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T )
26、教师道德修养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
( F )
27、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 F )
28、汉武帝采纳了王安石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影响深远。
( F )
29、课堂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
( F )
30、课堂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
( T )
31、问题的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 F )
32、学校教育是万能的。
( T )
33、教学是一种长期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 T )
34、道尔顿制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 T )
35、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可以消除。
( T )
36、照顾到个别学生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 F )
37、直观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课堂导入方法。
( T )
38、新《义务教育法》是2006年实施的。
( T )
39、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 T )
40、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相关标签:
-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