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心理学精选样卷

本试卷为2023年教育学、心理学精选样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学、心理学精选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B  )
1、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手段称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  D  )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做白日梦
B、回忆刚吃的东西
C、穿衣服
D、解出应用题
(  A  )
3、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A、八股文
B、程朱理学
C、“四书”、“五经”
D、六艺
(  D  )
4、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
A、后勤职工
B、行政干部
C、学生
D、教师
(  C  )
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  B  )
6、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C  )
7、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因素的是()。(2009年浙江)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  B  )
8、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A  )
9、()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A、直接
B、间接
C、结果
D、科学
(  B  )
10、肌肉松弛训练法是由()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
(  B  )
11、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目标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A、接受
B、兴趣
C、态度
D、欣赏
(  D  )
12、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叫()。(2009年湖南)
A、服众
B、屈服
C、场依存性
D、从众
(  A  )
13、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A、农村
B、城镇
C、大城市
D、山区
(  D  )
14、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  B  )
15、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考试成绩
D、升学率
(  B  )
16、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  B  )
17、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态度
B、学习动机
C、学习期待
D、学习需要
(  C  )
18、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然后写出重点的这种策略是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  D  )
19、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认知策略
B、比较
C、新的理解
D、类比或表象
(  B  )
20、视觉想象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  D  )
2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
A、兴趣
B、爱好
C、热爱
D、忠诚
(  C  )
2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  B  )
23、我国科举考试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A、“六艺”
B、“四书”“五经”
C、《学记》《理学》
D、“七艺”
(  D  )
24、社区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C  )
25、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  D  )
26、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的现代教育趋势是()。
A、教育的全民化
B、教育的民主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的多元化
(  D  )
2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  C  )
28、构建学习化杜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  A  )
29、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  D  )
3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A  )
31、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  D  )
32、主张“教育即学会关心”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  A  )
33、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  C  )
3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  C  )
35、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这是概念形成的()。
A、抽象化阶段
B、符号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辨别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D  )
1、(2006年7月)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目的
D、教育影响
E、教育规律
(  ABCD  )
2、问题教学的实施分为哪些基本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E、解决问题
(  ABCE  )
3、建立学生档案一般有四个环节,即()。
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研究
E、保管
(  CE  )
4、依从包括()几种。
A、认同
B、内化
C、从众
D、顺从
E、服从
(  BCDE  )
5、动机的作用有()。
A、激励功能
B、激活功能
C、定向功能
D、强化功能
E、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F  )
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   F  )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   F  )
3、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   T  )
4、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   T  )
5、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   F  )
6、18个月大的儿童可以服从延迟满足的要求. 
(   T  )
7、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   F  )
8、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 
(   F  )
9、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   F  )
10、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简要说明,为什么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2、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学习分为哪几种形式?
3、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4、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5、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 (共3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2、一位班主任老师的教学日记
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从二年级直接升入四年级的跳级生,跳班后,仍是班内学习的尖子,区里的几 次数学比赛他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个孩子聪明、性格内向、深沉,但却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 上课时谁要是答不上问题来,他总是轻蔑一笑,并且显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我曾想过当场点名批评 他,后来改变了主意。一次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对他说:“这学期我们共学过多少形容笑的词语?,,他 想了想说:“微笑、大笑、狂笑、冷笑、耻笑、讥笑,还有哈哈大笑。”我说:“同学在复述课文时,我看见你 笑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你看用哪个词形容你当时的笑合适呢?”他很敏感,脸红了, 低声说:“讥笑,耻笑。”我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他说:“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话人。”我说:“是呀, 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风尚,虚心才能使你进步得更快。”从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帮助后进生学习. 上学期还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请依上述实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位班主任老师采用了何种德育方法?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2)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运用此方法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要求?
3、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