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本试卷为教育心理学,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A )
1、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 D )
2、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 A )
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B )
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 A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起施行。
( A )
6、三结合教育中的“三结合”是指()。
( A )
7、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 B )
8、个体的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B )
9、不考虑个体过去的成败经验,在归因的过程中,如果个体把成功经验归因于运气、任务简单等,这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
( D )
10、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学习需要,另一个是()。
( D )
11、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C )
1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B )
13、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 D )
14、(2007年4月)复述策略属于()。
( B )
15、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 C )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 D )
17、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D )
18、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A )
19、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 D )
20、下列教学策略中,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教学策略是()。
( B )
21、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 D )
2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C )
23、下列关于信度与效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24、心理是人脑对()。
( B )
2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 D )
26、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B )
27、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总的说,应该是( )。
( B )
28、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 C )
29、( )的儿童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
( B )
30、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的策略是( )。
( A )
31、( )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 B )
32、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
( D )
33、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C )
34、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 D )
35、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CE )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D )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DE )
3、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BDE )
4、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
( ACD )
5、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是有一定层次性的,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的不同及其联系的方式,他提出了()等几种同化模式。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T )
1、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T )
2、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 T )
3、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 F )
4、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度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 T )
5、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 T )
6、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 T )
7、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
( F )
8、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F )
9、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 F )
10、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具体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4、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
2、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3、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