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本试卷为2023年教育学、心理学题库,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D )
1、“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
( A )
2、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是()。
( C )
3、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 C )
5、()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A )
6、教师的主要职责是()。
( A )
7、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
( B )
8、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C )
9、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B )
1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 )
11、目前我国课程的基本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的正确顺序是()。
( A )
12、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B )
13、()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 B )
14、有人记忆马克思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是运用了哪种记忆术?()
( B )
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 )
16、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 )
1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 )
18、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 A )
19、最担心的问题是:“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这时,教师处于发展的()阶段。
( B )
20、(2008年4月)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
( C )
2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 D )
22、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
( B )
23、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 A )
24、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 C )
25、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 C )
26、平常所说的品德就是性格的( )。
( A )
27、发现学习是属于( )的教学策略。
( B )
28、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 D )
29、以下学校机构中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 B )
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 B )
31、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
( D )
32、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B )
3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D )
34、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B )
35、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CDE )
1、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 BCE )
2、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
( ABCDE )
3、课程计划主要由( )几部分组成。
( ABCD )
4、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 ABC )
5、课外活动制订计划的基率要求有()。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T )
1、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 F )
2、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 F )
3、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T )
4、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 T )
5、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 T )
6、在社会测量法测量中,得分越高,群体对于选择者的吸引力越大.
( T )
7、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 F )
8、加涅的高级规则学习与解决问题不是同质概念。
( F )
9、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 F )
10、尽管早期学习论有许多缺点,但其大部分结论可以用于解释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什么是微格教学?
2、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5、简述知识学习有何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共3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马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还有实物。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3、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