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Matlab 中模拟一些光信号,因为它们通过波导,被放大,与噪声混合等。为了记录,我是理论物理学家,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实验家,所以我不知道这些测量是如何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完成。
我的想法是比较两种类型的信息编码:编码到幅度(例如,一定持续时间的高斯脉冲序列,例如脉冲等于 1,没有脉冲等于 0)或波的相位(调制相位使用 QPSK 之类的东西,所以如果相位是 45 度,那么这是一个 11 位对,依此类推)。
我的主要问题是在读取输出中的位序列时。例如,我知道检测器会做什么如下所示:(https://spie.org/etop/ETOP2005_021.pdf)
因此,我们对每个位的位周期中心的电压进行采样,然后根据它是高于还是低于阈值将其变为 1 或 0。这对我来说似乎很好。
那么问题来了:
(1) 现在对于相位调制的情况,我们在实践中是否也这样做?我们是否在位周期中心的单个点提取相位?(在 QPSK 的情况下,位周期大概是 2 位长,因为 1 个阶段一次编码 2 个位)。
(2) 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不是在位周期中采样单个点,而是取多个点并进行采样平均,然后再确定该值应该对应于 1 还是 0?如果是这样,您能否指出一些可能讨论如何完成的资源?
我主要想这样做来估计我的系统的误码率,以及创建星座图(我不喜欢黑匣子,所以我想自己理解这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