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题库

本试卷为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小学教师招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B  )
1、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  D  )
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  D  )
3、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组织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  B  )
4、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  C  )
5、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B、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C、教育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儿童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D、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  D  )
6、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  D  )
7、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外在的、稳定性因素的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  B  )
8、一位教师经常会反思同事们怎么看自己,领导觉得自己干工作怎么样,这个教师目前处于( )
A、关注学生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虚拟关注阶段
(  D  )
9、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 )
A、独白言语
B、书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
(  C  )
1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  D  )
11、如果说一个儿童是天才儿童,那么他的智力至少应该是( )
A、110
B、120
C、130
D、140
(  A  )
1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书中。
A、《论语》
B、《礼记》
C、《师说》
D、《学记》
(  D  )
13、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  B  )
14、(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髙、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  D  )
15、下列不是劳动教育的内容的是( )
A、反对浪费,提倡节俭
B、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C、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D、引导学生善意对人
(  D  )
16、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 )功能。
A、社会化
B、诊断
C、校正
D、促进发展
(  B  )
17、查阅文献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是( )
A、图书
B、网络检索
C、索引目录
D、报纸
(  C  )
18、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平均性
D、选择性
(  B  )
19、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  C  )
20、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  A  )
21、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100米
(  D  )
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D  )
23、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
D、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  B  )
2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避险过当( )
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B  )
25、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 )
A、家庭的经济状况
B、个人的良好表现
C、父母的社会地位
D、国家的发展需要
(  C  )
26、( )主要用于稳定和发展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等目标。
A、预算政策
B、支出政策
C、税收政策
D、公债政策
(  D  )
27、一种社会制度变革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其判断标准是( )
A、新的社会制度是否以公有制为基础
B、新的社会制度是否反映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C、新的生产关系是否对当时的生产力起反作用
D、新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  )
28、甲省审计厅内设各处,上与国家审计署各司,下与各市县审计局各股相对应,其上下对应的部门业务性质相同,其管理幅度随级别升高而扩大,这种体制是按( )类型而设定的。
A、职能制
B、层级制
C、分级制
D、分权制
(  B  )
29、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按农林牧合计,我国平均每人土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左右。
A、1/2
B、1/3
C、1/4
D、1/5
(  C  )
30、南宋都城位于今天的( )
A、南京
B、开封
C、杭州
D、洛阳
(  D  )
31、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体现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重视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③根据主观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B  )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起施行.
A、1994 年9 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C、1996 年1 月1 日
D、1997 年9月1日
(  C  )
3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之一。
A、权利
B、尊严
C、人格
D、权益
(  C  )
34、《神曲》的主要内材于( )。
A、历史
B、神话传说
C、圣经故事
D、意大利现实生活
(  B  )
35、对于静态图像,目前广泛采用的压缩标准是( )。
A、DVI
B、JPEG
C、MP3
D、MPEG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CD  )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过程。下列属于讲授法 的有( )
A、讲读
B、讲述
C、讲解
D、讲演
E、讲评
(  ABCD  )
2、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是( )
A、教师义务
B、教师良心
C、教师公正
D、教师荣誉
(  ABCD  )
3、一般来说,需要政府供应的公共产品主要有( )
A、国防
B、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C、部分社会基础设施
D、部分社会福利计划
(  CD  )
4、下列名言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
D、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矛盾具有同一性
(  AB  )
5、“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A、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B、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D、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F  )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改革开放。 
(   T  )
2、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中,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涂尔干和巴格莱等。 
(   F  )
3、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   F  )
4、现场教学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   T  )
5、对于解决国家统一的有关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F  )
6、东晋武帝咸宁三年下令设立国子学。 
(   F  )
7、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   F  )
8、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   F  )
9、题海式的训练一定能使学习的发生,导致成绩的变化。 
(   T  )
10、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古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2、简述新课程提倡的新的教学观。
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4、国家对于犯罪未成年人的隐私是如何保护的?
5、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2、试述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3、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怎么对初中生进行自我教育。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材料一张老师在教学上有显著的成绩,但是学生们都不喜欢他。张老师在言语中总是表现出一 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恰到好处”的,把正好没有听懂的学生们挑起来回答问 题。然后带着胜利者的面孔直视学生。学生们都非常小心地上他的课。
材料二她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很幽默,对学生也是很温柔。有一天她带 学生去农田实践课。她先给学生做了示范,然后对学生说:“你们先自己做,我去看看我买的土豆怎 么样了。”老师说完就向农田外走。不一会儿,老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我是付 了钱的……”同学们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温柔的老师竞然说出如此粗鲁的话。一名学生回 家后哭了。她再也不相信老师的话了,从那以后,她为了报复老师,也开始变得很粗鲁……
材料三某某老师深得学生敬爱,学生了解老师的为人,深深地了解老师对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的 看法。
(1)请分别对三个材料中教师的形象进行描述。
(2)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应该怎样建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某校初级中学15岁学生刘某课堂作业未及时完成,教师彭某对其严厉批评,并打了刘某两耳光,致其受伤。
请问该老师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当受到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