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教师招聘模拟

本试卷为2023年小学教师招聘模拟,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小学教师招聘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B  )
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  A  )
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针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共同要素说
B、学习定势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换说
(  A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 )。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  B  )
4、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
A、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D、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  D  )
5、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  B  )
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  D  )
7、心理过程包括(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  D  )
8、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
A、兴奋—消退过程
B、抑制—分化过程
C、消退—抑制过程
D、兴奋—抑制过程
(  B  )
9、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  B  )
10、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
A、面部表情
B、姿态表情
C、言语表情
D、语调表情
(  D  )
11、教师规定学生做不完作业不准回家吃饭,侵犯了学生的( )
A、财产权
B、人格尊严权
C、生命权
D、人身自由权
(  B  )
12、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D、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  A  )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 )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
B、简陋的
C、临时修建的
D、私人的
(  C  )
14、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  D  )
15、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2
B、3
C、4
D、5
(  B  )
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 )的观点。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  D  )
17、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 )
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C、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
(  A  )
18、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C  )
19、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验课程
(  D  )
20、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 )的不同而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B、学生的学习要求
C、课程的任务
D、课程的呈现方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
(  A  )
21、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
A、研究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谈话法
(  C  )
22、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绝对性评价
(  B  )
23、( )规定着对德育方法的特定要求。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性质
(  B  )
24、教育理论研究要求人们在全面了解已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预见现实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这 说明教育理论研究具有( )
A、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B、继承性和超前性
C、概括性和间接性
D、复杂性和抽象性
(  A  )
25、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 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  C  )
26、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  D  )
27、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
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
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
D、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
(  A  )
28、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 )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C  )
29、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的( )有代位继承的权利。
A、父母
B、配偶
C、子女
D、兄弟姐妹
(  C  )
30、当前,我国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趋于理性,“货比三家”,关注更多的是商品的“性价比”。消费者购买商品看重“性价比”,这是( )
①对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考量
②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衡量
③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④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综合权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A  )
31、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
A、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
B、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
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
D、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
(  B  )
32、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推进大众创业创新的指导意见。此举表明,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阶段,如何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高度相关,也与政府创新调控方式高度相关。国务院推进大众创业创新有利于( )
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掘并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实现科研资源市场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③减少政府基础研究投入,着力完善创新环境
④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A  )
33、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了人们的交往。当时人们可以享用的交通工具和信息工具有( )
①飞机②电子计算机③有线电话④汽车⑤火车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C  )
3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 )
A、封建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
(  B  )
35、网卡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A、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上
B、网络互联
C、进行电信号匹配
D、实现数据传输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BCD  )
1、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它的意义在于( )。
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B、有利于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E、可以让学生有赚钱的机会
(  CD  )
2、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 )的影响。
A、期待
B、诱因
C、结果因素
D、先行因素
E、需要
(  ABCD  )
3、卡特尔人格特质模型包含的特质概念有( )
A、共同特质
B、表面特质
C、根源特质
D、环境特质
E、遗传特质
(  ABE  )
4、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没有必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
B、“课程”一词是由英语派生而来的
C、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
D、编写教科书时要考虑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
E、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  BD  )
5、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包括( )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搗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听取建议积极配合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F  )
1、依法执教是教师的责任,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毫无关系。 
(   F  )
2、斯太克提出的评价模式是CIPP评价模式。 
(   F  )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说明教不如不教。 
(   T  )
4、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 
(   F  )
5、《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但不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   F  )
6、《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凯洛夫。 
(   F  )
7、气质取决于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因此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 
(   T  )
8、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   F  )
9、教师威信包括权力威信和威望威信。 
(   T  )
10、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遗忘规律有哪些?
2、班级规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应当把握好哪些关键点?
4、简述赞科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
5、简述合理进行复习的要求。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试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试述如何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3、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李老师和张老师教初二四个班的语文。50多岁的李老师任教近30年,工作兢兢业业,对每篇精读 课文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课堂、课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基本知识扎实,考试成绩在四个 班中名列前茅。但是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他明显感到他的教学方法落伍了。
年轻的张老师初涉教坛,思想活跃,大量采用活动式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课本剧。 但是很多学生不当回事,学生嘻嘻哈哈,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实际收获并不大。课后经常组织大量的文体活动。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与家长也有一些不满。 李老师和张老师都很困惑。
请运用课程理论与新课程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2、陈某,女,23岁,2004年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所民办学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学校地处市郊,实行封闭化管理,平时不能外出,而且教学任务很重,不过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比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高很多,这使她很感欣慰。然而,随着寒假的到来,她才知道,学校有一个规定:寒暑假期间不上课,每人每月仅发200元的生活费。陈某很是不解,为什么公办教师可以带薪休假,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就不可以呢。
该学校违法吗?陈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