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本试卷为教育学,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教育学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F )
1、社会舆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时间的产物
( T )
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 F )
3、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 T )
4、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
( T )
5、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
( T )
6、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
( F )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 T )
8、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
( F )
9、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 F )
10、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 T )
11、劳动者不论是体力的改善还是智力的提高,都要靠教育去完成。
( T )
12、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 F )
13、学校的发展规划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 T )
14、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 T )
15、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 T )
16、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 T )
17、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
( T )
18、教育目的制约着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方法的选择。
( T )
19、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T )
20、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道德素质教育。
( T )
21、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不同于儿童发展的过程。
( T )
22、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 T )
23、9月13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正式发布施行。
( T )
24、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人。
( F )
2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这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教育联合公约》的核心精神。
( T )
26、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的科学课程。
( F )
27、将课程视为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
( T )
28、循序渐进原则就是系统性原则。
( T )
29、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 T )
30、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 T )
31、复式教学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形式。
( F )
32、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提高学习效率。
( T )
33、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F )
34、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有力助手。
( T )
35、“社会模仿模式”所用的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榜样法”。
( T )
3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 T )
3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F )
38、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T )
39、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 T )
40、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
相关标签: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