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题

本试卷为(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题,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B  )
1、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20世纪60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A、杜威
B、罗杰斯
C、马斯洛
D、桑代克
(  B  )
2、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 )
A、一览表
B、双向表
C、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  C  )
3、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 )。
A、100%
B、80%
C、150%
D、200%
(  B  )
4、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  A  )
5、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 )。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  C  )
6、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客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  B  )
7、爱国主义情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  D  )
8、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A、服从
B、屈服
C、场依存性
D、从众
(  D  )
9、下列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动作技能目标的是( )
A、综合
B、分析
C、价值观念
D、知觉
(  B  )
10、( )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细目表
C、自测试题
D、案卷分析
(  B  )
11、教育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
A、教学情境有关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问题
(  C  )
12、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 )作为法律保证的。
A、《宪法》
B、《素质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  D  )
13、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
A、所有六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B、所有七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C、七、八周岁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D、六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是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  D  )
14、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
A、获得好名次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表扬
D、获得解答
(  B  )
15、“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儿童发展的()。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进化论
(  D  )
1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  D  )
17、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教师从头讲到尾
B、以讲授法为主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  B  )
18、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问是( )
A、理解提问
B、应用提问
C、综合提问
D、评价提问
(  B  )
19、下面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的是( )。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得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  D  )
20、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  ABCE  )
1、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E、概念实例
(  ABCD  )
2、元认知知识包括(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  BCD  )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E、社会安宁的需要
(  ABCD  )
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从德育角度看,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位教师的做法?()
A、在实际教育中应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B、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
C、通过教育,抑制或消除学生落后的一面
D、加强思想教育
(  ABC  )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教学方法
E、E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变通性、独创性。
2、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
3、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
4、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