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本试卷为2022年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D  )
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  C  )
2、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  A  )
3、学生通过学习直角、锐角,很快掌握钝角的概念,这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  C  )
4、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  A  )
5、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  D  )
6、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A、创造性
B、交往性
C、多样性
D、主动性
(  A  )
7、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  A  )
8、,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A、培根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  B  )
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  B  )
1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  C  )
11、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有()。
A、父母的约束
B、教师的表扬、奖励
C、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D、竞争情境
(  A  )
12、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  D  )
13、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  A  )
14、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B、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
D、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  B  )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  C  )
16、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  B  )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  C  )
18、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  D  )
19、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班主任的要求
B、共同的活动
C、学校的竞赛活动
D、共同的奋斗目标
(  B  )
2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  C  )
21、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2009年湖南)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
(  D  )
22、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又把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形成价值观念是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重要等级,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形成价值观念的是()。
A、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
B、喜爱所学的内容
C、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
D、形成一定的人生哲学
(  D  )
23、()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  B  )
2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  B  )
25、有位中学教师经常外出开会,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纪律居然井然有序。这一教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
A、仁慈专断型
B、民主型
C、强硬专断型
D、放型
(  C  )
26、让三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当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这反映了遗传素质的( )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可塑性
B、差异性
C、成熟程度
D、先天性
(  B  )
27、课业及进程的结合叫( )。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
(  A  )
28、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
A、礼
B、射
C、御
D、书
(  D  )
2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非特殊迁移
(  B  )
30、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  C  )
3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  D  )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讲授内容又能观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这属于教师注意力的( )特征。
A、集中能力
B、保持能力
C、转移能力
D、分配能力
(  C  )
33、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  C  )
34、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为()。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  A  )
35、道德行为的依据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品质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CD  )
1、组织策略可利用的图形有()。
A、系统结构图
B、流程图
C、模式或模型图
D、网络关系图
E、双向图
(  ABCE  )
2、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一定的组织结构
(  ABCE  )
3、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关注问题
E、行动研究
(  ABCDE  )
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E、运动技能的学习
(  BC  )
5、命题学习必须以()为前提。
A、上位学习
B、概念学习
C、符号学习
D、下位学习
E、归属学习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T  )
1、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 
(   F  )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   F  )
3、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   F  )
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   T  )
5、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   F  )
6、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   T  )
7、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   T  )
8、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   T  )
9、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   F  )
10、一般来说,例—规法优于规—例法教学,所以课堂上应尽量避免规—例法教学。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对学习困难儿童应该注意哪些?(2009年浙江)
2、怎样发挥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3、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4、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5、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结合实际,分析班级集体不良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3、试举例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请问:
(1)什么是遗传素质?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淡淡李教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