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本试卷为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  A  )
2、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  C  )
3、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  C  )
4、“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  C  )
5、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  C  )
6、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  C  )
7、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  D  )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B  )
9、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拿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  A  )
10、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  A  )
11、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并列学习
(  B  )
12、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地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上斜坡路,她非常激动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感体验
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C、想象性道徳情感体验
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
(  D  )
1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递文化知识
B、发展生产力
C、发展教育制度
D、培养人
(  A  )
14、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  C  )
1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C  )
16、墨翟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提出了“素丝说”。他认为人先天如待染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一学说体现了墨翟所持的观点是()。
A、内发论
B、遗传决定论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B  )
17、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是(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  C  )
18、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  C  )
19、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A  )
20、某中学老师围绕中学生网瘾问题,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  B  )
21、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杜威
C、罗杰斯
D、凯洛夫
(  D  )
22、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  C  )
23、在“对话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  A  )
24、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这是( )教学方法的做法。
A、发现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  D  )
25、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
A、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利于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D、利于因材施教
(  A  )
26、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  A  )
27、羽毛球打得好的人,网球也打得好。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  C  )
28、陈述性记忆属于()。
A、程序性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时记忆
(  A  )
29、在鲜花盛开、草木葱茏的阳春三月,人们常有“花在微笑、草在点头”的愉悦。这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  C  )
30、好奇心属于(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  A  )
31、中国达人秀刘伟在10岁的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行为补偿
B、理智压抑
C、情感升华
D、认知改变
(  C  )
3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智力分类,下面不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词汇记忆
B、概念理解
C、图形关系识别
D、文字常识记忆
(  D  )
33、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和道德健康等。
A、心理健康、工作适应良好
B、内心健康、工作适应良好
C、内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D、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  D  )
34、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容极其简单
B、方式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平等的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A  )
35、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  D  )
36、已有十年教学经验的徐老师,近期工作热情大大降低,情绪波动也特别大,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回答起来也是应付的状态。徐老师目前的状态可能是()。
A、职业焦虑
B、职业成就感低
C、身体不适
D、职业倦怠
(  B  )
37、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领导方式。
A、权威的
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
(  C  )
38、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A、小组活动
B、共青团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  B  )
39、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  A  )
40、“骑士七技”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  C  )
41、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  A  )
42、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  A  )
43、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巾贯彻了( )。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B  )
4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  C  )
45、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分析
C、系统化
D、抽象
(  B  )
46、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这指的是情绪情感的( )。
A、动机功能
B、健康功能
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
(  D  )
47、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  A  )
4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  C  )
49、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  C  )
5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