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本试卷为往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  C  )
2、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  D  )
3、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
A、问题
B、计划
C、行动
D、反思
(  A  )
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  C  )
5、(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  C  )
6、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  C  )
7、义务教育的特征包括( )。
①强制性②普及性
③免费性④地方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B  )
8、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  B  )
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B、创新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实践能力的培养
(  B  )
10、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开态
(  B  )
11、“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  D  )
12、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这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哪个阶段?(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  B  )
13、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  D  )
14、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  C  )
15、中学生小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
B、群体促成
C、任务促成
D、自我促成
(  C  )
16、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  C  )
17、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  B  )
18、(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  A  )
1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A、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B、努力提升受教育者的能力
C、服从于政治的需要
D、以培养受教育者智力为主
(  B  )
2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  D  )
21、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A、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
B、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C、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D、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  D  )
22、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人物描写方法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妈妈的形象。通过写作,学生体会到妈妈温暖的爱和细致的呵护。学生展现出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也更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母亲。这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D  )
23、下列关于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
A、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B、利于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D、利于因材施教
(  A  )
24、学习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  B  )
25、元认知策略总是和( )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  C  )
26、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颖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  D  )
27、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  B  )
28、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  A  )
29、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杜威
(  C  )
30、下列有关情绪和情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情绪出现的早,情感出现较晚
B、情绪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有关,情感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C、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稳定性,情感具有深刻性和暂时性
D、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则比较内隐
(  B  )
31、“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  B  )
32、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这种人患有的是()。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  C  )
33、利用校园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来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  D  )
3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  D  )
35、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体群体
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  B  )
36、小高老师教学责任很强,但教学不讲究方式,对学生的意愿不注意听取,学生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由此推测小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  D  )
37、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B  )
38、《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  A  )
39、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  C  )
4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 )提出。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  A  )
41、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  B  )
42、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  B  )
4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  B  )
44、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  A  )
45、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  D  )
46、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  B  )
47、人们常说的面对“天灾人祸”是情绪状态中的( )。
A、心境
B、应激
C、恐惧
D、激情
(  C  )
48、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  D  )
4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  C  )
5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