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

本试卷为2022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  A  )
2、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
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
(  A  )
3、从活动的性质看,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独立性和自主性
D、开放性和实践性
(  A  )
4、(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劳动技术教育
B、劳动教育
C、社会公益活动
D、美育
(  D  )
5、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  C  )
6、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  B  )
7、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  D  )
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  B  )
9、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
(  A  )
10、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  C  )
11、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社会课程
(  B  )
12、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  C  )
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  A  )
14、高中生曲乌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曲乌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  A  )
15、(2020年真题)高三学生志强认为做事应达到尽善尽美,因此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常常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纠正其不合理信念来调整他的情绪。该教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理性情绪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阳性强化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  C  )
16、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  C  )
17、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中介
D、教育媒体
(  D  )
18、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递文化知识
B、发展生产力
C、发展教育制度
D、培养人
(  A  )
19、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生来如同白板,人的知识都是学习得来的,人的差别都是由教育产生的结果。
A、识记
B、领会
C、分析
D、运用
(  B  )
20、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  D  )
21、从整体看,中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
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  A  )
22、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所以()。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
B、遗传素质来自先天,后天不再变化,它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限制因素
C、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素质决定的方向
D、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基本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
(  D  )
2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
(  A  )
24、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  B  )
25、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  D  )
26、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  A  )
27、人在走迷宫时发生的学习是()。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反射
D、模仿
(  C  )
28、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  C  )
29、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B  )
30、小文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射
D、习惯成自然
(  B  )
3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  C  )
32、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  B  )
33、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又选择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的配合
B、变式
C、比较
D、直观性
(  A  )
34、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做周密的计划,而且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这是由于缺乏意志的( )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  D  )
3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
B、自然实验法
C、观察法
D、道德两难故事法
(  A  )
3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  D  )
37、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  B  )
38、某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徒结对
D、自我研修
(  B  )
39、班级、少先队属于( )。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  D  )
40、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  B  )
41、孙老师课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座位距离的问题争执起来,大有肢体冲突的趋势。这时候,孙老师应该()。
A、勒令二人停止,出去罚站反省,以儆效尤
B、立刻制止,下课处理
C、“不理”“不气”,当他们是空气
D、暂时不予关注,待到教学告一段落后,再给予处理
(  C  )
4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  A  )
4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
D、个别地区实行
(  B  )
44、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  A  )
45、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  A  )
46、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是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  D  )
47、这种人乐于助人,善社交,易合作,重视友谊,责任感强等,他们愿意选择教育、医疗工作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 )人格类型。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  B  )
48、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里体现的是人格的( )。
A、独特性
B、功能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  B  )
49、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  B  )
5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