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

本试卷为202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C  )
2、“藏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  B  )
3、(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  C  )
4、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  A  )
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洛克
D、杜威
(  B  )
6、(2020年真题)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B  )
7、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  D  )
8、中学生晓波遇到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不取决于钟链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  D  )
9、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  D  )
10、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
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  A  )
11、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A、杜威
B、皮亚杰
C、舒尔曼
D、谢夫勒
(  B  )
1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  B  )
13、下列关于教材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  C  )
14、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  A  )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
D、个别地区实行
(  C  )
16、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6
B、7
C、8
D、9
(  D  )
1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  C  )
18、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巩固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  C  )
19、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  C  )
20、讲授法的优点不包括( )。
A、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限的教师可以教更多的学生
(  C  )
2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  B  )
22、马斯洛的观点认为,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需要
D、尊重需要
(  D  )
23、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  B  )
24、学习时间表的建立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  A  )
25、假如你正准备一项测验,根据你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下哪一种学习策略能使你在测验中有更好的表现?( )
A、测验前一个星期内,每个晚上学习半小时
B、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半小时
C、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三小时
D、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六小时
(  D  )
2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  C  )
27、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思考时间较长且错误较少,这与他的认知方式有关,这种认知方式为( )。
A、辐合型
B、发散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  D  )
28、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  A  )
29、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A  )
3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  B  )
31、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  B  )
32、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  A  )
33、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  B  )
34、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  D  )
3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  D  )
36、《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  C  )
37、(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  C  )
3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  B  )
39、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  C  )
4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  C  )
41、“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  B  )
42、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概括策略
(  C  )
4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  B  )
4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  B  )
45、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  C  )
46、某同学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是动机斗争类型中的(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  D  )
47、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 )。
A、气质体液说
B、气质体型说
C、场依存说
D、神经活动类型说
(  B  )
48、柯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
A、情境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陶冶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  C  )
49、“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教育法
(  C  )
50、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