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
本试卷为2023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 C )
2、“藏息相辅”即主张( )。
( B )
3、(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 C )
4、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A )
5、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B )
6、(2020年真题)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
( B )
7、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
( D )
8、中学生晓波遇到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不取决于钟链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 )
( D )
9、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
( D )
10、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
11、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 B )
1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B )
13、下列关于教材的理解正确的是()。
( C )
14、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 A )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 C )
16、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D )
1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C )
18、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 C )
19、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 C )
20、讲授法的优点不包括( )。
( C )
2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为()。
( B )
22、马斯洛的观点认为,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 D )
23、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的动机。
( B )
24、学习时间表的建立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 A )
25、假如你正准备一项测验,根据你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下哪一种学习策略能使你在测验中有更好的表现?( )
( D )
2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
( C )
27、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思考时间较长且错误较少,这与他的认知方式有关,这种认知方式为( )。
( D )
28、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A )
29、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 )
3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
( B )
31、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B )
32、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 A )
33、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
( B )
34、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D )
3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
( D )
36、《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 )。
( C )
37、(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C )
3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B )
39、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 C )
4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 C )
41、“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 B )
42、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
( C )
4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 B )
4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 B )
45、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 C )
46、某同学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是动机斗争类型中的( )。
( D )
47、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 )。
( B )
48、柯尔伯格研究道德的方法是( )。
( C )
49、“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 C )
50、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相关标签: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