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

本试卷为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中学教师招聘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A  )
1、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A、80
B、90
C、100
D、125
(  C  )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A、父母期望
B、社会文化
C、外部环境
D、遗传条件
(  C  )
3、“未来”是人生()阶段的重要概念。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  D  )
4、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  A  )
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  B  )
6、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  B  )
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  C  )
8、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
A、50人以内
B、30-40人
C、15-25人
D、10人以下
(  A  )
9、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考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  B  )
10、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
(  A  )
11、从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  C  )
12、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B、形成认知地图
C、形成新的完形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A  )
13、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  A  )
1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配
(  B  )
15、.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表现( )
A、大小的恒常性
B、重量的恒常性
C、形状的恒常性
D、颜色的恒常性
(  B  )
1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 )
A、正加速
B、负加速
C、减速
D、不变
(  B  )
17、(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  D  )
18、与动摇性和执拗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  C  )
19、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属于动机斗争的(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  B  )
2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  B  )
21、害怕考试和体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原因都是焦虑,“焦虑”是( )
A、表面特质
B、根源特质
C、共同特质
D、首要特质
(  B  )
22、某老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对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C、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侵害学生的著作权,因为作文不算“作品”,不受《中华人民兵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利
(  C  )
2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制度
D、按劳分配
(  A  )
24、鸡蛋一般不能洗了以后存放,是因为( )
A、易被细菌侵入变坏
B、易破
C、易变软
D、会带走鸡蛋中的养分
(  B  )
25、( )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 关系。
A、社会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  C  )
26、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
A、师范教育
B、入职培训
C、自我教育
D、在职培训
(  B  )
27、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  A  )
28、(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A、欣赏教学法
B、情境教学法
C、榜样教学法
D、实践教学法
(  C  )
29、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师( )的目的。
A、讲授新教材
B、上课
C、批改作业
D、巩固新教材
(  B  )
30、( )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 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体现了对“知识与知 识的应用”的重视。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乌申斯基
(  C  )
31、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收集一整理一保管一鉴定
B、管理一收集一鉴定一保管
C、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D、收集一鉴定一保管一整理
(  B  )
32、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 )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  B  )
33、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13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
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C  )
34、我国环境资源法的适地范围根本不包括( )
A、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
B、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的延伸意义上的领域
C、外层空间
D、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以外的海域
(  B  )
3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发展。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都产生在这个时代。
B、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杜牧。
C、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间,我国新文学向前发展了一步。矛盾的《子夜》、叶圣陶的《倪焕之》、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品。
D、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也妮.葛朗台》是他的作品,老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CE  )
1、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多元的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  ABC  )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  ABE  )
3、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
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ABCD  )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E、验证
(  ACDE  )
5、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
A、高尚的师德
B、较高的教育机智
C、愉悦的情感
D、良好的人际关系
E、健康的人格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T  )
1、学校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   F  )
2、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 
(   T  )
3、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   F  )
4、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F  )
5、撤职属于行政处罚。 
(   F  )
6、市场失灵的主要问题在于完全竞争的假定在市场经济中是无法充分实现的,而且信息存在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 
(   F  )
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F  )
8、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计 划之内的。 
(   F  )
9、社会公益活动属于社会实践活动。 
(   F  )
10、文化性、价值性和伦理性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4、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技术?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个部门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定教科书?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请你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谈谈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以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影响是什么?
3、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 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河南人具有的精神总结为“三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 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
通过对三平精神的理解,结合教师的职业,写篇文章。字数800字左右。
2、我国现代社会学生谈恋爱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低龄儿童有时也会发生性关系,对此你有看法?作 为教师,你如何进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