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学、心理学(中学)

本试卷为2022年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C  )
1、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  C  )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  C  )
3、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教育
D、实科教育
(  B  )
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  C  )
5、“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的基本观点。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  B  )
6、把教育进程设计为: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的教学模式是()。
A、设计教学模式
B、发现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模式
(  B  )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性
(  D  )
8、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D、跳跃性
(  D  )
9、下列教学策略中,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计算机辅助教学
B、程序教学
C、掌握学习
D、合作学习
(  B  )
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提出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掌握学习
D、机械学习
(  A  )
11、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A、80
B、90
C、100
D、125
(  B  )
12、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A、服从
B、从众
C、信任
D、接受
(  B  )
13、关于未来教育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认为,未来的学习着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及时培养问题求解能力,于是()策略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A、内容型
B、问题化
C、形式型
D、方法型
(  D  )
14、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  A  )
1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教育
C、体育
D、智育
(  D  )
16、__________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
A、调查法
B、临床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  B  )
17、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上的人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桑代克
D、裴斯泰洛齐
(  B  )
18、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  B  )
19、人们在学开车之前会读一些有关车的构造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基本设备,这种记忆是( )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  A  )
20、对游泳、农具的使用、驾驶等动作的记忆都属于( )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  B  )
21、注意力分散是哪一类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
A、营养不良儿童
B、学习困难儿童
C、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
D、身材矮小儿童
(  B  )
22、人的一生中在睡眠中度过的时间大概有( )
A、1/2
B、1/3
C、1/4
D、1/5
(  C  )
23、“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
A、《学记》
B、<朱子全书?论学》
C、《五经正义》
D、《论语:》
(  A  )
24、重视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德育活动,符合德育工作的( )
A、循序渐进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原则
D、爱和民主原则
(  C  )
25、()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  C  )
2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U”形关系
C、倒“U”形关系
D、平行关系
(  B  )
27、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  B  )
28、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  C  )
29、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
A、关键环节
B、重要环节
C、首要环节
D、基础环节
(  C  )
30、(2003年)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创性
D、先进性
(  B  )
3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学生
(  B  )
32、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  C  )
33、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  D  )
34、以下关于专家一新手比较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步骤分为选出专家、新手,提出任务;比较两者完成任务情况
B、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应用于研究教师的认知
C、它是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的知识时常采用的方法
D、这一方法最初就应用于教师的认知研究
(  C  )
35、(2005年4月)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  D  )
36、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  C  )
37、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  A  )
38、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者是()。
A、维果茨基
B、赞科夫
C、皮亚杰
D、布鲁纳
(  B  )
39、(2005年4月)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  A  )
40、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  A  )
41、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  D  )
4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  C  )
43、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杜威
(  D  )
44、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  C  )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  B  )
4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  A  )
47、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工作
(  A  )
48、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B  )
49、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  B  )
50、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