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模拟考试

本试卷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模拟考试,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  D  )
2、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  B  )
3、“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  C  )
4、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  C  )
5、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  C  )
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  B  )
7、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尊重个人价值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进行素质教育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  C  )
8、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
(  C  )
9、体谅模式由德育学家()和其同事所创,并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  B  )
10、()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  A  )
11、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班杜拉
(  A  )
12、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 ( )
A、六项
B、四项
C、五项
D、十项
(  B  )
13、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把学习成绩提高的需要,这种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  D  )
14、练习曲线的作用不包括( )
A、表示练习的结果
B、帮助人们分析、考察动作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改进的一般趋势
C、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的变化
D、检验学生的心理素质
(  B  )
15、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  B  )
16、使学生能从营养学的角度懂得洋葱是蔬菜,又能从植物学的角度懂得洋葱是植物的茎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  B  )
17、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极差,教师不能集中精力讲课,时常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而中断讲课,完成不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反抗的课堂气氛
C、消极的课堂气氛
D、中立的课堂气氛
(  B  )
18、“狼孩”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  B  )
19、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  B  )
20、体现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的是( )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原则
D、德育目标
(  C  )
2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特普朗制
C、道尔顿制
D、开放教学
(  A  )
22、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  B  )
23、教师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道德叙事法
D、道德讨论法
(  B  )
24、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  B  )
25、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  B  )
2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  B  )
27、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A、动机
B、强化
C、诱因
D、需要
(  D  )
2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发挥,这属于()。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  D  )
29、科学家利用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和声呐,其中促进科学家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  B  )
30、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  D  )
31、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熟练阶段
D、操作整合阶段
(  D  )
3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  B  )
33、用“钱禁兵馆”来帮助记忆《辛丑条约》内容的记忆术是()。
A、位置记忆法
B、编简
C、谐音联想法
D、语义联想
(  A  )
34、(2007年)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  D  )
35、以下不属于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是()。
A、环境
B、智力
C、个性
D、遗传
(  A  )
36、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  A  )
37、在心理测验中,成就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  A  )
38、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  A  )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起施行。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9月10日
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  D  )
40、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是指()。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  C  )
41、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  B  )
42、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什么角色?()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  C  )
43、假如一个教师非常关心如“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  A  )
44、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  B  )
45、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  C  )
4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市场推广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  D  )
47、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  C  )
4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根据()进行分类的。
A、课程内容
B、课程任务
C、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D、课程功能
(  C  )
49、(2002年10月)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订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  B  )
50、在中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