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心理学冲刺卷

本试卷为历年教育心理学冲刺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冲刺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A  )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
A、受教育的权利
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生存的权利
(  C  )
2、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
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  A  )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C  )
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  C  )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是在()。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  D  )
6、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  C  )
7、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  A  )
8、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  B  )
9、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  D  )
10、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在因素为()。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介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  C  )
11、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杜威
(  D  )
12、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  B  )
13、课程的类型是由()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程的任务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  A  )
14、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  B  )
15、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滕伯格
D、弗拉维尔
(  B  )
16、(2006年10月)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
A、知 情
B、知 行
C、意 行
D、知 意
(  B  )
17、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C  )
18、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  A  )
19、()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  D  )
20、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  B  )
21、“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俗语和“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人的活动
D、教育的作用
(  B  )
2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  B  )
23、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称为( )。
A、依从
B、服从
C、屈从
D、从众
(  D  )
24、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  A  )
25、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  B  )
26、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A  )
27、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  B  )
28、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  C  )
2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  C  )
30、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
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实验法
(  B  )
31、个体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这种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  A  )
3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
A、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B、机械注意、意义注意
C、有意注意、机械注意
D、无意注意、意义注意
(  B  )
33、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复述
B、记忆
C、练习
D、反馈
(  D  )
34、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是()。
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规则
(  A  )
35、竞争中通常运用的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辐合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BCDE  )
1、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  ABC  )
2、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  ABE  )
3、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  CD  )
4、西周建立了典型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典型特征是()。
A、学为文士
B、以(书)吏为师
C、学在官府
D、政教合一
E、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CD  )
5、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般经历()几个阶段。
A、认知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F  )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   F  )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   F  )
3、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   T  )
4、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   T  )
5、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F  )
6、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   F  )
7、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   F  )
8、根据概念的定义,泰山、月球等都是概念。 
(   T  )
9、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   F  )
10、记忆电话号码是一种配对联想学习过程。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
2、创造性个性的塑造有哪些途径?
3、简述维纳归因理论。
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论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基本要求。
3、结合教育实际论述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