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B )
1、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
( D )
2、运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对一个8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其智商则为( )
( C )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 C )
4、对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
( D )
5、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 C )
6、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
( C )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 A )
8、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 B )
9、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 A )
10、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 D )
11、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D )
1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A )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上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
( C )
14、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其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来服务的,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是()。
( C )
15、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 D )
1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D )
1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C )
1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C )
19、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 B )
20、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
二、判断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 F )
1、特殊迁移的范围比一般迁移的范围广。
( F )
2、态度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同,由认知成分构成。
( F )
3、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 F )
4、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错误率信息。
( F )
5、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 T )
6、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T )
7、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 F )
8、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F )
9、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习惯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 F )
10、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因此备课在上课前就已经全都完成了。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人的身心发展
2、简述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3、教学过程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4、下面是对某所学校《成绩册》改革的一段描述: 上学期放假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册》,上面不仅有考试的分数和班主任的评语,而且有老师的“悄悄话”,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自己评价自己、家长寄语、同学互评等栏目。
相关标签:
-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