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本试卷为(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B  )
1、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
A、心理治疗
B、心理评估
C、心理咨询
D、心理卫生
(  D  )
2、运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对一个8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其智商则为( )
A、80
B、100
C、120
D、125
(  C  )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A、促进
B、妨碍
C、适应性
D、创造性
(  C  )
4、对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
A、有意识记
B、多种感官参与
C、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D、画线
(  D  )
5、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  C  )
6、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  C  )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  A  )
8、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
D、成就测验
(  B  )
9、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练习
C、演示法
D、课堂问答
(  A  )
10、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  D  )
11、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  D  )
1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A  )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上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
A、教学大纲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  C  )
14、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其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来服务的,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是()。
A、课外活动
B、少先队工作
C、教学工作
D、班主任工作
(  C  )
15、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D  )
1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  D  )
1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A、做好管理工作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C  )
1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  C  )
19、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  B  )
20、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
A、学校教育的形式
B、学校教育的类别
C、学校教育的层次
D、学校教育的历史

二、判断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   F  )
1、特殊迁移的范围比一般迁移的范围广。 
(   F  )
2、态度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同,由认知成分构成。 
(   F  )
3、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   F  )
4、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错误率信息。 
(   F  )
5、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   T  )
6、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   T  )
7、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   F  )
8、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F  )
9、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习惯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   F  )
10、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因此备课在上课前就已经全都完成了。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人的身心发展
2、简述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3、教学过程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4、下面是对某所学校《成绩册》改革的一段描述:
上学期放假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册》,上面不仅有考试的分数和班主任的评语,而且有老师的“悄悄话”,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自己评价自己、家长寄语、同学互评等栏目。
相关标签:
  •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