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C )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 A )
2、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
( C )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B )
4、实验室实验法具有较高的。
( C )
5、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
( C )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B )
7、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 D )
8、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
( C )
9、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 C )
10、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 C )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 B )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C )
13、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 A )
14、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
( C )
15、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 B )
1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 B )
1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C )
18、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人新课的方法是()
( B )
19、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 B )
20、社会上出现专门从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 )。
二、判断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 F )
1、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T )
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 T )
3、合作学习分组一般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
( F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 T )
5、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 T )
6、根据性格的差异特征。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 T )
7、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
( F )
8、儿童过度焦虑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 T )
9、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
( F )
10、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要回答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一次,某语文老师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这件事引起了这位老师的反思,在班会上,他提出了“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3、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4、班级目标管理
相关标签:
-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