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卷

本试卷为(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  B  )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  D  )
2、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 )
A、幼儿期
B、成年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  A  )
3、智商(IO)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  C  )
4、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  A  )
5、提出“完形一顿悟说”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
A、苛勒
B、加涅
C、斯金纳
D、布鲁纳
(  B  )
6、一般情况下,(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高等
B、中等
C、一般
D、低等
(  A  )
7、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  C  )
8、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是( )
A、动作直观
B、模象直观
C、实物直观
D、言语直观
(  C  )
9、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  B  )
10、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是(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  D  )
11、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
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  C  )
12、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
A、作品分析
B、问卷
C、会谈
D、实验
(  D  )
13、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杜威
C、加涅
D、布卢姆
(  C  )
14、某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一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  D  )
1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  B  )
16、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A、研究方法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
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  A  )
17、随着教学的进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细目,表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这是( )
A、提纲式板书
B、重点词语式板书
C、对比式板书
D、问答式板书
(  D  )
18、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  C  )
19、利用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来进行教学的直观方式,属于( )
A、实物直观
B、图片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  C  )
20、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二、判断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   F  )
1、个体态度的核心部分是认知成分。 
(   F  )
2、感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   T  )
3、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   T  )
4、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   T  )
5、高智商者未必就具有高创造性。 
(   F  )
6、一节课成败的基本标准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   F  )
7、小组教学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F  )
8、建立一定的组织结构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   T  )
9、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T  )
10、直观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 

三、简答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的李华娟因妈妈工作调动,拿着某县教育局开出的转学证到附近某学校报名注册但被该校拒之门外。校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与校长会议决定不相符,需要交纳2000元的择校费。李华娟同学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交不起这笔钱,被迫在家失学达一年之久。后来李华娟拿起了法律武器,捍卫自己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起诉至该县人民法院。受案后,法院行政审判庭给予了高度重视,办案人员从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找有关部门调查、走访,并采取先防预后执行等措施,令被告学校立即接受李华娟人学。就在开庭的前一天,该校领导在充分认识自身错误的基础上,真诚、无条件地接受了李华娟入校。考虑到问题己圆满解决,李华娟也主动撤回了起诉。
问题:(1)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3)这个案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
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3、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