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卷
本试卷为2022年(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卷,题目包括:判断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预测卷
一、判断题 (共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
( F )
1、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学生。
( F )
2、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 F )
3、示范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示范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 F )
4、资源管理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 T )
5、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外在环境和自身内在特征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 F )
6、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的培养目标、学校的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
( T )
7、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F )
8、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 F )
9、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向课堂注入教材以外的新信息。
( F )
10、“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筒到繁”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 T )
11、教学媒体只能扩展或代替教师的部分作用。
( F )
12、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错误率信息。
( F )
13、德育过程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 F )
14、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 F )
15、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和自习课。
( F )
16、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于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小班。
( T )
17、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 F )
18、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 F )
19、非正式群体是以集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群体。
( T )
20、关于技能的分类比较经典的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 F )
2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非正常学生为主,对于正常学生没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T )
22、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有关。
( T )
23、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应该以团体成绩为标准。
( T )
24、学生为获得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属于低级的学习动机。
( F )
25、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 F )
26、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 T )
27、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F )
28、学习期待是动态的,诱因是静态的,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是学习的诱因。
( T )
29、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
( T )
30、技术小组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
( F )
31、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 F )
32、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洛克最先提出来的。
( F )
33、鉴定功能是教学评价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 T )
34、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是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
( F )
35、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理解问题是首要环节。
( F )
36、干扰说认为,前摄抑制是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 T )
37、敬业是教师其他素养成为可能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 F )
38、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 T )
39、课外活动计划的最终环节是总结。
( F )
40、在我国小学里,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相关标签:
-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