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心理学测试卷
本试卷为历年教育心理学测试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35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 B )
1、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C )
2、一个学生的实际年龄为8岁,经测试其智力年龄为10岁,那么他的比率智商(IQ)是()。
( C )
3、将考试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指归因于()。
( B )
4、变式是指(),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 B )
5、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出现在哪个时期?()
( C )
6、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 A )
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
( C )
8、战国后期出现的()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地位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 C )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B )
10、(2009年2月)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B )
11、()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 B )
1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 )
13、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 D )
14、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 D )
15、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来编班。
( D )
16、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
1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 )
18、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 B )
19、课堂上教师提出如何治理空气污染?诸如这类问题属于()。
( D )
20、(2007年10月)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这一方法叫做()。
( B )
21、根据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领域的研究,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例如,“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的比率达到90%”。这具体属于动作技能教学目标中的哪个目标?()
( B )
22、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 C )
2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D )
24、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 C )
25、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 )。
( D )
26、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
27、发现学习是属于( )的教学策略。
( C )
28、关注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思考,准确地回答问题,这种智力测验称为( )。
( D )
2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 )。
( B )
3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B )
31、“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 A )
3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C )
33、下面主张环境决定论的是()。
( A )
34、“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年的教育方针。
( B )
35、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二、多项选择题 (共5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 ACD )
1、以下属于学生问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 BDE )
2、接受包括的水平有()。
( ABC )
3、教育目的具有( )作用。
( ABC )
4、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
( ABE )
5、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
三、判断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 T )
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 T )
2、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 F )
3、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 F )
4、“认知策略”是布鲁纳于1950年提出的.
( T )
5、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 F )
6、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 T )
7、冯特曾经宣布不能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 T )
8、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 F )
9、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 F )
10、两个命题通过表示关系的箭头联系起来。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
2、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简述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4、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5、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五、论述题 (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
3、论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动作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四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 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 的老师和同学们。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 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小芳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 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 请问: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2、某小学四年级的李小彤同学属于那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相对落后,而平时上课又不太遵守课堂纪律的后进生,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歧视。班主任和很多任课老师明确表现出对该同学的放任和漠视,以至于该同学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异常紧张,她故意顶撞老师,课堂上搞恶作剧等,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直到某一天新换了一位班主任老师,新班主任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在了解李小彤,李小彤也在“观察”着新来的班主任…… 请依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后进生一般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