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本试卷为教育学、心理学题库,题目包括:名词解释题,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覆盖的内容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个体身心发展
2、学习准备
3、群体
4、人际关系
5、心理辅导

二、填空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 )两个方面。
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
3、教学大纲一般由( )、( )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 )、认知性和( )。
5、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 )三个部分。
6、《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 )的管理体制。
7、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 )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 )、( )和( )三方面的工作。
9、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0、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 )和诊断性评价。

三、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  C  )
1、全身松弛训练中“紧张-松弛’’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由()创立。
A、罗森塔尔
B、弗洛尹德
C、雅各布松
D、皮亚杰
(  B  )
2、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  A  )
3、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  A  )
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  C  )
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代表思想为()。
A、“自然说”
B、“元素说”
C、“白板说”
D、“统觉说”
(  D  )
6、(2007年10月)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重新解释的学说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  B  )
7、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  D  )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  D  )
9、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  D  )
10、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  B  )
11、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是杨贤江所著的()。
A、《中国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教育学》
(  C  )
12、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  C  )
1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B、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强制性、基础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  B  )
14、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  D  )
1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讲授内容又能观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这属于教师注意力的( )特征。
A、集中能力
B、保持能力
C、转移能力
D、分配能力
(  B  )
16、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  A  )
1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  C  )
18、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  D  )
19、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信念
B、兴趣
C、动机
D、气质
(  D  )
20、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能力是()。
A、组织知识结构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材内容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

四、简答题 (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为使操作技能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哪几点?
2、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3、简述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建立途径。
4、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5、试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五、论述题 (共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处理与报告教学评价结果。
2、联系实际,谈谈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3、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4、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六、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集体?
2、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 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 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时间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 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 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因此对主题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第三步:分小组讨论且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
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
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
相关标签:
  •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