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测试卷

本试卷为2023年教育学测试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A、生产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相对独立性
(  D  )
2、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和道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B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教育起源说属于(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  A  )
4、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A、提高人口素质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D、产生新的生产力
(  A  )
5、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  A  )
6、“蓬生麻地,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  C  )
7、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六种形态,( )将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不同的性格类型有不同的价值观。
A、霍兰德
B、桑代克
C、斯普兰格
D、奥尔波特
(  C  )
8、现代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  A  )
9、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     )发展的状况。
A、科学技术
B、文化
C、教育
D、人口
(  C  )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调节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成绩。
C、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  B  )
11、()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  C  )
12、教师的备课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A、研究教法
B、研究学法
C、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D、确定教学目标
(  B  )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  A  )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方法
C、学习结果
D、教学原则
(  C  )
15、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C  )
16、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
A、民主平等阶段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C、强化阶段
D、强制阶段
(  D  )
1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倾向是()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  B  )
18、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A、信息技术教育
B、德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B  )
19、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A  )
20、小林在中学实习两周后,学会了使用电子白板上课,根据加涅对学习总结的分类小玲的学习属于()
A、智力技能
B、认知技能
C、语言技能
D、运动技能
(  A  )
21、以下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育策略具有指向性
B、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方法的执行。
C、不同的教学策略只能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
D、教学策略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教学理论问题。
(  C  )
22、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首次增加了以下哪一条?
A、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B、公正对待学生
C、保护学生安全
D、平等对待学生
(  B  )
23、工业发展史显示,蒸汽机时代要求劳动者具有初等教育文化水平,电子时代要求劳动者具有中等教育文化水平。信息化,自动化时代要求劳动者具有高中或者高等专科以上文化水平,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制度具有制约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目的具有制约作用。
C、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具有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具有制约作用。
(  B  )
24、教学活动的基础是()
A、理解科学知识
B、研究教学对象
C、建构科学概念
D、了解科学事实
(  B  )
25、在世界教育的发展史上,法国采用的是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美国则采用教育由各州自行决定的地方分权制,这说明()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管理体制。
D、文化传统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A  )
26、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功能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  C  )
27、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  A  )
2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  C  )
29、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  C  )
3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  B  )
31、学生极易“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说明学生具有( )特点。
A、向师性
B、可塑性
C、依赖性
D、定向性
(  D  )
32、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言行进行评价以促进其品德成长的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  A  )
33、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  B  )
34、大学毕业的总量与规格受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专业需求制约,这表明( )
A、高等教育受政治的制约
B、高等教育受经济的制约
C、高等教育受人的发展的制约
D、高等教育受文化的制约
(  B  )
35、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 )
A、研究者角色
B、教学者角色
C、应用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  A  )
36、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 )
A、结构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改造主义课程观
D、永恒主义课程观
(  B  )
37、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 )
A、按学校考核来取舍
B、教学与科研兼顾
C、以科研为主
D、以教学为主
(  D  )
38、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  B  )
39、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 ( )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  B  )
40、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  C  )
41、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  D  )
42、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  D  )
43、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  C  )
44、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 )
A、社会
B、未来
C、全体学生
D、世界发展
(  A  )
4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  C  )
4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  B  )
4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  A  )
4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  A  )
49、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  A  )
50、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相关标签: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