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测试卷

本试卷为2023年教育学测试卷,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B  )
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着重强调(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  B  )
2、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集体性
(  B  )
3、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材
B、教学大钢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  D  )
4、在一场篮球赛中,知道篮球比赛规则,或者在什么情况下,罚球三次,涉及的是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义记忆
(  A  )
5、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
C、理想教育
D、社会实践教育
(  D  )
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  D  )
7、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教育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  A  )
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  A  )
9、这个一般情况下人的,( )在中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空间智力
D、人际智力
(  B  )
1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  C  )
11、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  A  )
12、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精神
C、决定
D、物质基础
(  C  )
13、学校教有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非正式教育一( )——正规教育三个阶段。
A、正式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D、正规而非正式教育
(  B  )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新课程改革
B、素质教育
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D、教育改革的实践
(  B  )
1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单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哪一个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  C  )
16、假如一名教师非常关心“学生喜欢我吗?”这样的问题,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那么他处于教师成长的( )阶段。
A、关注发展
B、关注情境
C、关注生存
D、关注学生
(  D  )
17、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  D  )
18、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只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体现了它的( )。
A、引导性
B、巩固性
C、简捷性
D、间接性
(  C  )
19、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概念
B、原理
C、规则
D、技能
(  A  )
20、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与1905年编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比纳量表
(  A  )
21、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中小学校和教职员工可以依法分别称为法律关系的()
A、主体和主体
B、主体和客体
C、客体和客体
D、客体和主体
(  C  )
22、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  C  )
23、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是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  C  )
24、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的方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  A  )
25、课外活动的教师担任三种角色,一是专业指导,二是组织与协调,三是
A、教育者。
B、领导者。
C、组织者
D、实施者。
(  D  )
26、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  B  )
27、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被动发展
D、面向全体、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  D  )
28、自习课上,小林想跟同桌说话,可看到大家都在安静的自习,就克制了说话的冲动。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  B  )
29、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  A  )
30、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
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  A  )
31、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  B  )
32、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 )
A、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B、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C、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
D、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  A  )
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发表了一份划时代的文献,该文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份文件是(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给教师的建议》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教师职业生涯周期》
(  B  )
34、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
A、科学研究
B、教书育人
C、引领社会
D、服务社会
(  D  )
35、关于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高校的教学与研究是两种活动过程有别的活动
B、高校的教学与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现成的研究活动未必都能直接引入教学过程
D、现成的研究成果都能直接作用教学内容
(  D  )
36、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B、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C、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D、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  C  )
37、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
A、结构主义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改造主义课程观
D、永恒主义课程观
(  B  )
38、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 )
A、终身学习职能
B、社会服务职能
C、培养人才职能
D、科学研究职能
(  B  )
39、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  A  )
40、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  B  )
41、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 (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  C  )
4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  C  )
43、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  D  )
44、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  B  )
4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  B  )
46、检验和考试应把握( )
A、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  A  )
47、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  A  )
48、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  A  )
49、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  D  )
50、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相关标签: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