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本试卷为教育学,题目包括:单项选择题。

本卷包括如下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  D  )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应起(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  D  )
2、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B学生数量的限制.
C、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  B  )
3、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  C  )
4、班主任对班级的团队组织起(
A、主导作用
B、领导作用
C、指导作用
D、辅导作用
(  D  )
5、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
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C、教学计划
D、学科课程标准
(  D  )
6、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全新精神
(  D  )
7、通过操行评定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  C  )
8、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可包括(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C、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D、活动总结和经验总结
(  D  )
9、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  C  )
1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 )
A、情是关键
B、知是关键
C、行是关键
D、意是关键
(  A  )
11、一个先天耳聋的儿童不可能成为一名音乐家,这是因为( )。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决定着人的发展
C、后天环境影响人 的发展
D、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  D  )
12、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为背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  D  )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  A  )
14、我国的综合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 ②地方课程 ③选修课程④必修课程 ⑤分科课程 ⑥综合课程
A、①④⑥
B、B.②④⑥
C、①③⑥
D、D.①③⑤
(  C  )
15、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利用课余时间为期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  B  )
16、,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  B  )
1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  D  )
18、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最高表现形式是。
A、自觉性
B、独立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  A  )
19、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  C  )
20、以下哪个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
A、无阶级性
B、阶级性
C、全民化
D、法制化
(  D  )
21、乐乐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运球动作和上篮动作常常互相干扰,关注运球就容易错过最佳上蓝位置,关注上篮动作时又容易进球失误,乐乐的篮球技能属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中的()
A、认知阶段
B、自动化阶段
C、计划信息阶段
D、联系形成阶段
(  D  )
22、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扩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
(  C  )
23、现代体育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会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未来性
B、广延性
C、滞后性
D、连续性
(  A  )
24、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
A、单一课
B、综合课
C、练习课
D、复习课
(  B  )
25、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C  )
26、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D、教学目的
(  C  )
27、《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性原则
(  C  )
28、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并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  A  )
29、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的新学制影响了整个国民时期的高等教育,此学制是( )
A、《壬子癸丑学制》
B、《大学规程》
C、《修正大学令》
D、《大学组织法》
(  B  )
30、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兴趣决定论
D、社会本位论
(  A  )
31、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新课
B、导入新课
C、重点难点
D、教学目的
(  D  )
32、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  D  )
3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 (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政治学》
D、《普通教育学》
(  C  )
3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 ( )
A、阴阳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  D  )
35、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  A  )
3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  C  )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  C  )
38、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  C  )
39、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  B  )
4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  B  )
41、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课程设计
(  A  )
4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
A、教师
B、学生
C、课程表
D、学校环境
(  D  )
4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制于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  A  )
44、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知识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
C、培养学生品德
D、关注个性发展
(  C  )
45、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  B  )
46、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
A、选择题
B、论述题
C、填空题
D、判断题
(  C  )
4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  D  )
48、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  B  )
49、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  C  )
50、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